你害怕发生的事情,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它一定会如期而至,也一定会如期离去。

人生

成年人最清醒的社交观

成年人最清醒的社交观

来源:每晚一卷书公众号 爱 好奇 2周前(03-31) 44浏览 0评论

人要活在缘分中, 而非关系里。 作者:每晚CC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蔡康永曾说:“人际关系是用来成全自己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经常在关系里犯糊涂。 有人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讨好别人;有人宁愿痛苦反刍,也不愿和烂人烂事翻篇。 把别人的情绪置顶...

效率悖论:为什么少做事能让你更成功?

效率悖论:为什么少做事能让你更成功?

来源:36氪 爱 好奇 3周前(03-29) 48浏览 0评论

成功源于减法思维。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成功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做正确的事。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划重点: 更努力地工作并不总是意味着更聪明地工作,...

为什么在今天,我们依然热衷“排毒”?

为什么在今天,我们依然热衷“排毒”?

来源:返朴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27) 56浏览 0评论

在医疗保健方面,“排毒”一直是人们热衷的话题,无论中外。从古代医学到现代生活,各种排毒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追寻排毒的历史渊源,人类发明了五花八门的排毒方法,其背后是先贤们为健康提出的医学理论,即“毒”造成了人们生病。乃至在今天,这样的思想仍流行于大众...

科学革命不会通过归纳累积,而是范式的变革

科学革命不会通过归纳累积,而是范式的变革

来源:老胡说科学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24) 48浏览 0评论

从小学开始,我们被教导科学方法论:观察、研究、假设、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看上去完美无缺,逻辑自洽。然而,现实中的科学家很少这样工作。科学界的两大推理方式——归纳与演绎,才是科学方法的真正主角,而它们的较量,至今未分高下。 回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

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跑步机”:为什么我们总是沉迷于重复的想法

来源:36氪 爱 好奇 1个月前(03-06) 95浏览 0评论

重复想法造就重复的故事。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要想改变生活,首先要先改变想法。要想改变想法,首先要先改变自己接收到的信息、观点和所经历的事情。本文来自编译,希望...

因果律是客观存在的法则,还是感知的幻象?

因果律是客观存在的法则,还是感知的幻象?

来源:哲思世界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2-28) 121浏览 0评论

导语 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吗?因果律的束缚能否被打破?自古至今无数哲人为因果与存在难题想破了脑袋,这篇文章却用区区数千文字试图跨越上百年,从哲学到科学,试图搞清因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杨明哲 | 作者 哲思世界 | 来源 在《黑客帝国》第一部中,程序...

如果你整天不读书,不运动,不节制消费,不反省自律…

如果你整天不读书,不运动,不节制消费,不反省自律…

来源:名著听书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2-16) 138浏览 0评论

用心打理生活,用最好的自己,迎接后半生的风景。 作者:枳为橙 来源:名著听书(ID:dushu3690) 不久前,偶然看到罗翔教授的一段演讲,印象十分深刻: “如果没有限制的话,人一整天会只知道玩乐,玩到手机没电,还得着急忙慌找充电宝赶紧续上。” 当...

哲学还能解答现代人的困惑吗?

哲学还能解答现代人的困惑吗?

来源:腾讯研究院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2-13) 290浏览 1评论

2025年1月8日,由腾讯研究院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主办的“2025 腾讯科技向善创新节 T-WEEK”正式播出。本次创新节以“拟合”为主题,包含近二十场主题演讲与圆桌论坛。 大问题Dialectic主理人夏栋进行《哲学还能解答现代人的困惑吗?...

当我问DeepSeek,“过好这一生”的真相是什么

当我问DeepSeek,“过好这一生”的真相是什么

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2-07) 169浏览 0评论

今天立春,大年初六,假期余额即将不足。一觉醒来,有些人可能就要踏上行程,有些人也许已经出发,开始新的行程,赶赴下一场春天。 每年这个时间,都是一个心情复杂的时刻。明知很快就要离家,为何还要千里迢迢踏上还乡路?明知相聚后就要离别,为何还要心心念念的相见...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来源:深度笔记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2-05) 159浏览 0评论

回归事物的本质,剖析最基本的原理和假设,从而构建新的认知框架或解决方案。 01. 第一性原理的定义与起源 “第一性原理”这个术语源自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第一性原理是“不可被进一步推导的最基本的命题或...

中年以后,要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

中年以后,要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

来源:读者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2-04) 178浏览 0评论

文/初微 大多数的人,可能都曾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回答各色各异,但几乎都可以归为“想要获得幸福感”。 虽然幸福二字有些抽象笼统,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定义也各有千秋,但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感受,也就与我...

2025年,不要给自己设定太清晰的目标

2025年,不要给自己设定太清晰的目标

来源:36氪 爱 好奇 2个月前(02-01) 181浏览 0评论

重新思考目标:非线性目标设定的科学。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实践证明,最重大的突破往往源于非线性路径。当接受非线性目标设定时,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

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

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

来源:抱蒲堂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29) 135浏览 0评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作者:汲泉承露养菖蒲 来源:抱蒲堂(ID:bpthz2015) 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恰同学少...

1万元变162亿元

1万元变162亿元

来源:孤独大脑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27) 120浏览 0评论

为什么”大棋思维”往往是错的? 一 假如你在2024年1月1日,用1万元入市,如何变成162亿元? 显然这是个数学游戏而已,但背后有非常有趣的概率哲理。 先说“方法”,如下图: 先简单概括一下图中的核心观点: 从 2024 年...

40岁之后,重新激活自己

40岁之后,重新激活自己

来源:洞见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23) 206浏览 0评论

中年,是人类独有的阶段。 作者:洞见yimo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 童年的时候,在乡野的田地里奔走,在夏日的蝉鸣中昏睡,日子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但中年以后,日子单调沉闷,感觉时间呼啸而...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思考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思考

来源:笔记侠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2) 197浏览 0评论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成大器者,赢在思维方式。 科学的思维方式,造就正确的认知。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就。 很多人用不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做事,止步不前;而有的人,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尽管起点很低,但是成长很快。 时间一长,差距就拉开了。 需要注意的是...

维系亲密关系的秘诀:《爱的流动》

维系亲密关系的秘诀:《爱的流动》

来源:每晚一卷书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0) 393浏览 1评论

作者:每晚·围裙书香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美国心理学家斯隆,提出婚姻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婚姻失语症”。 指的是曾经特别亲密的人,婚后互动越来越少,两人在一起几乎无话可说,只为了应付而做出简短回复。 婚姻失语症,照见了婚姻生活中的不堪与无奈。 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