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减法思维。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成功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做正确的事。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划重点:
- 更努力地工作并不总是意味着更聪明地工作,我们的大脑并不是为不停地产出而设计的。
- 战略性休息和 “减法思维 ”可以提高创造力、决策力和绩效。
- 高成就者必须放弃 “忙碌=成功 ”的观念。
一觉醒来,看一眼手机,脑子里的待办事项清单就开始一股脑儿地涌现出来,电子邮件、截止日期、会议、锻炼、备餐、副业……在咖啡、意志力和对落后的恐惧的驱使下,你克服了疲惫。
听起来熟悉吗?很多人都这样。现代社会崇尚忙碌,但矛盾的是:更加努力并不会让你更加成功,反而可能会拖你的后腿。
认知神经科学、绩效心理学和超昼夜节律方面的新研究表明,巅峰效率并不是塞进更多的东西,而是有策略地做更少的事。
让我们打破 “忙碌=成功 ”的神话。
1. 少做事(更成功)的科学原理
你的大脑并不是为持续输出而生的。研究表明,专注工作 90 分钟后,认知能力会急剧下降(Akerstedt et. al,2009)。超昼夜节律是大脑集中注意力和恢复的自然周期,我们需要定期休息,但大多数人却忽视了这一点,选择在咖啡因和纯粹的意志力的推动下继续工作。
结果呢?决策疲劳、思维模糊和倦怠,这些都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看看历史上一些最成功的创新者:
- 爱因斯坦在遇到难题时会拉小提琴。
- 温斯顿·丘吉尔会在战时午睡。
- 史蒂夫·乔布斯通过长时间散步来激发创造力。
他们不是在偷懒,而是在激活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DMN),该网络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创新(Fox等人,2015)。
高绩效并不在于更加努力地工作,而在于了解何时用力,何时暂停。
2. 减法思维:最佳表现的秘密
大多数高绩效者以加法思维来提高效率,认为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要做更多的事情。延长工作时间,设定更多的目标,加倍努力。
但是,减法思维却能翻转剧本:如果成功不需要做加法,而是需要去掉那些对你不再有用的东西呢?
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 2021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默认以加法为基础解决问题,即使去除某些东西会带来更好的结果(Adams et.al,2021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高绩效者会过度复杂化他们的成功,他们没有消除低效,而是堆积了更多的低效。
考虑一下这些改变游戏规则的转变:
- 不要增加会议,而要砍掉不必要的会议。
- 不要延长工作时间,而要缩短工作时间,集中精力。
- 不要再增加一个自我提升的习惯,而要掌握那些已经证明对自己有用的习惯。
减法不是懒惰,而是优化。
3. 意志力 vs. 心流:为什么单靠努力无法拯救你?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相信意志力就是答案,认为只需更努力、更勤奋地工作,就能超越竞争对手。
但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会在一天中消耗殆尽,导致精疲力竭、决策失误和动力崩溃(Baumeister et.al,2007 )。
成功人士不需要依靠意志力,而需要进入心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变得毫不费力,时间也会消失。心流状态研究者米哈里·西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发现,处于心流状态的人比那些在分心状态下完成任务的人,工作效率要高出500%(Kotler,2014)。
如何激发心流?
- 排除干扰——多任务处理会扼杀深度工作。
- 使任务同时具有挑战性和平衡性——太容易让人乏味,太难又让人紧张。
- 循环工作——高强度的努力之后安排真正的休息时间。
当你掌握了“心流”,就不需要无穷无尽的意志力了,因为你的工作时间与大脑的最佳表现状态是同步的。
图片来源:Della Mort/pexels
4. 效率重置三步曲
1. 识别并消除能量泄漏点
看看你每天的日程安排,哪些低价值任务耗费了你的时间和精力?会议、电子邮件、不必要的行政事务?请无情地砍掉。
问一问:如果每天只能工作 4 个小时,我会专注于什么?
2. 集中精力冲刺工作
用 90 分钟的深度工作冲刺取代马拉松式的工作,然后下意识地进行恢复(锻炼、冥想、户外活动)。
使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或90/30法则(90分钟工作,30分钟休息)。
3. 养成减法的习惯
与其问 “我还能做什么?”,不如问 “我能减掉什么?”。
每周减去一件事,比如那些对你无益的习惯、义务或任务。当你剔除杂音时,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5. 成功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做正确的事
这个世界奖励忙碌。但最成功、最有成就感的人呢?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他们做减法,有策略地进行休息。他们不依赖意志力,而是建立起与大脑自然节律相适应的系统。
成功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你选择专注于什么。
那么,今天你要做什么减法呢?
参考文献:
Adams, G., Converse, B., Hales, A., & Klotz, L. (2021). People systematically overlook subtractive changes. Nature, 592(7853), 258-261.
Akerstedt, T., Kecklund, G., & Axelsson, J. (2009). Impaired sleep after bedtime stress and worries. Biological Psychology, 81(1), 45-53.
Baumeister, R. F., Vohs, K. D., & Tice, D. M. (2007). 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6), 351-355.
译者:Teresa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效率悖论:为什么少做事能让你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