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

好奇

所有智驾的AEB,都可能遭遇“失灵”?

所有智驾的AEB,都可能遭遇“失灵”?

来源:路咖汽车 爱 好奇 1周前(04-05) 34浏览 0评论

谁也没想到,开年刚刚掀起的“智驾平权”浪潮,这两天却因为一起交通事故,被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遭遇严重事故,以97km/h的速度撞上了水泥护栏并发生爆燃,车上3人不幸遇难。最关键的是,在事故发生前...

机器人必须是「人形」吗?

机器人必须是「人形」吗?

来源:锌财经公众号 爱 好奇 2周前(03-30) 41浏览 0评论

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 风 2025年,被称为“具身智能元年”,甚至就连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出现了 “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 最让普通人有所感知的是,大量机器人开始刷屏社交平台:从宇树机器人一套行云流水的拳法耍得有模有样;再到众擎机器人在深圳湾与跑...

认知的莫比乌斯环:我们如何用大脑研究大脑?

认知的莫比乌斯环:我们如何用大脑研究大脑?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28) 52浏览 0评论

几个世纪以来,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和哲学家。随着我们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不断进步,这一探索也引发了一个悖论:作为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复杂器官,大脑如何能研究自身? 你是否也思考过这一问题呢?或者更准确地说,你的大脑是否思考过这一问题?它挑战了...

杨立昆:“AGI即将到来”完全是无稽之谈,真正的智能要建立在世界模型之上

杨立昆:“AGI即将到来”完全是无稽之谈,真正的智能要建立在世界模型之上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26) 53浏览 0评论

近日,在英伟达 GTC 2025 的“炉边对话”环节中,图灵奖得主、Meta 首席 AI 科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杨立昆指出:“仅仅依靠语言和文字训练出来的 AI 系统,永远无法逼近人类的理解力。”他进一步指出,符号操作与真实理解之间存在一道不可逾越...

万亿赛道的具身智能,到底是什么?

万亿赛道的具身智能,到底是什么?

来源:王智远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25) 46浏览 0评论

周末和朋友聊天,提到具身智能。有诸多观点,但让我意外的是,大家都具身智能的理解不太一样。 有的说,机械臂在工厂内能自动搬运货物,这是具身智能;有的朋友认为,具身智能应该像人一样能走路的机器人。还有人说,具身智能像大模型一样,有意识、认知。 这些观点到...

AI演进的灵魂代码藏在哪?| 追问专访 · 复旦副教授魏忠钰

AI演进的灵魂代码藏在哪?| 追问专访 · 复旦副教授魏忠钰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23) 52浏览 0评论

前言: 在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它不断演进?AI演进的灵魂代码藏在哪里? 本篇访谈特邀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的魏忠钰副教授,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为我们层层揭示AI崛起与迭代的内在逻辑。希望这场深度对话,能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角...

3000字看懂LLMs 的工作原理:从预训练到推理

3000字看懂LLMs 的工作原理:从预训练到推理

来源:智驻未来公众号 爱 好奇 4周前(03-21) 63浏览 0评论

导读 都2025年了,关于“大模型”这个词,想必很多人多不陌生,它们似乎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生成各种文本内容,从简单的对话到复杂的学术论文。然而,这些看似“魔法”的模型背后,其实有着严谨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支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大语言模型的神秘面纱,深...

为啥大模型需要强化学习?

为啥大模型需要强化学习?

来源:智驻未来公众号 爱 好奇 4周前(03-20) 60浏览 0评论

强化学习:让模型从经验中学习 人类和 LLMs 处理信息的方式截然不同。我们直观理解的简单算术,对 LLMs 来说只是文本标记的序列。相反,LLMs 能够在复杂话题上生成专家级别的回应,仅仅是因为它们在训练中见过足够的例子。这种认知差异使得人类标注者...

大型语言模型:将每个问题变成答案

大型语言模型:将每个问题变成答案

来源:36氪 爱 好奇 4周前(03-18) 90浏览 0评论

将语言模型作为文字的扩展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提供一篇文章,大模型就可以生成这篇文章的摘要,这可以看作是文字的“压缩器”,但反过来,你提供寥寥数语的创意,它也能...

模型越复杂,离真理越远?我们还需要奥卡姆剃刀吗?

模型越复杂,离真理越远?我们还需要奥卡姆剃刀吗?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4周前(03-17) 57浏览 0评论

当百亿千亿参数的大模型霸占着科技头条,“若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把古老“剃刀”是否依旧闪耀? 在这个追求极致性能的时代,“更大即更好”似乎已成为不言自明的公理。然而,从拉瓦锡到爱因斯坦,从牛顿第一定律到量子力学,科学史上最优雅的理论往往以其简约之美征服...

搜索的终结,智能体的开端

搜索的终结,智能体的开端

来源:36氪 爱 好奇 1个月前(03-15) 67浏览 0评论

首批专业级智能体已问世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当搜索引擎时代渐入尾声,AI研究革命正拉开帷幕。本文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领域两大技术支柱——推理模型与智能体的协同进化...

深度学习的第三波海啸:辛顿、杨立昆和本吉奥

深度学习的第三波海啸:辛顿、杨立昆和本吉奥

来源:赛先生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10) 107浏览 0评论

图1 深度神经网络先驱杰弗里·辛顿 图源:维基百科 导读: 深度学习的海啸分三波袭来:首先是语音识别,然后是图像识别,再之后是自然语言处理。在第三波海啸中,辛顿、杨立昆和本吉奥等人的工作,真切地让人们感受到深度神经网络对于整个人工智能领域带来的翻天覆...

餐桌上的一点改变,或许就能增强你的免疫力

餐桌上的一点改变,或许就能增强你的免疫力

来源:返朴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10) 89浏览 0评论

有时,食物也是药物,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饮食干预对健康的好处。传统上,营养科学家们的研究,往往是宽泛的地中海或西方饮食对人群健康的长期影响;在过去五年中,他们开发出了创新的营养免疫学方法,可以将研究范围聚焦到更窄的食物类别和特定饮食成分的短期影响上...

一文读懂衰老

一文读懂衰老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09) 98浏览 0评论

现代医学历经过去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帮助人类成功地预防和治愈了多种曾经致命的疾病,如天花、脊髓灰质炎和鼠疫。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死亡风险因素(如恶性肿瘤或SARS-CoV-2感染),虽然尚未完全攻克,但其致病机制已逐步阐明,并已开发出多种可有效降低死亡...

人类通往人工智能意识的路还很远

人类通往人工智能意识的路还很远

来源:腾讯研究院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08) 116浏览 0评论

丁元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2025年春节看到朋友在微信里说AI出现了意识,为之一振。恰巧自己读书读到英国学者马库斯·乔恩的《第一性原理》有关人脑的内容和《费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