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确定性时,你在运用哪种思维模式思考?
来源:DataCafe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20) 160浏览 0评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明天会下雨吗?股票会涨还是跌?一场手术的成功率有多大? 概率正是我们用来描述不确定性的关键工具。 可问题是:概率究竟是什么?是一枚硬币在无限次抛掷中正面朝上的频率?还是我们对“硬币下一次会正面朝上”的信念? 是世界的...
来源:DataCafe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20) 160浏览 0评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明天会下雨吗?股票会涨还是跌?一场手术的成功率有多大? 概率正是我们用来描述不确定性的关键工具。 可问题是:概率究竟是什么?是一枚硬币在无限次抛掷中正面朝上的频率?还是我们对“硬币下一次会正面朝上”的信念? 是世界的...
来源:36氪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8) 235浏览 0评论
思维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思维不是一维的,而是跨越了速度、广度和深度,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我们才能找到认知的本质。大型语言模型在速度和广度...
来源:中兴文档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7) 155浏览 0评论
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需要用钥匙来打开房门。 这把钥匙,是家这个温暖住所、安全港湾的重要守护者。 在数字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无数把“钥匙”,用来进入各种各样的重要场所。 简单来说,这些“钥匙”就是“密码”! 比如:我们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登录社交媒体去...
来源:王智远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6) 237浏览 0评论
知乎创始人周源提出一个问题。 他说:回顾互联网发展,有哪些底层逻辑看似简单但将在未来持续奏效? 我看到一个评论,印象深刻。来自于2022年度的新知答主Morris.Zhang,他是做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半导体的。 一 他说了一个故事: 有个...
来源:AI科技大本营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5) 403浏览 1评论
整理 | 王启隆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当今人工智能界有三位“教父”,其中对人工智能风险问题最为乐观的便是图灵奖得主 & CNN 之父 Yann LeCun(杨立昆)。LeCun 如今是 Meta 的首席人工智能...
来源:环球科学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4) 163浏览 0评论
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 黄雨佳 审校 | 冬鸢 我们的大脑里有超过850亿个神经元,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大脑皮层,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负责高级思维活动。过去,科学家常常惊叹于该网络的庞大,认为我们只利用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空间有待开...
来源:科学知谜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4) 246浏览 0评论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主任斯图亚特·哈默罗夫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物,今年76岁。20多年来,他每年都要主持一个关于意识研究的国际会议。与会者既有心理学家、神经学家、物理学和哲学家,也有摇滚乐手、瑜伽修炼者和业余科学爱好者。整个会议也很不正规,看...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3) 226浏览 0评论
人们对以 GPT 为代表的自回归大模型的“幻觉”问题认识已久。图灵奖得主、Meta 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就曾公开对大模型的发展提出质疑。 他指出一个根本性问题:自回归模型的错误概率会随着输出长度的增加而指数叠加,从而导致模型的幻觉...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09) 224浏览 0评论
每年高考结束后,无数学生都会发现自己曾经努力记忆的知识点开始逐渐模糊,甚至完全遗忘。这种“考完即忘”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其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认知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大规模的知识遗忘呢? 高考即是智力巅峰丨图源网络 记忆与遗忘 首先,我们需要了...
来源:光明网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09) 186浏览 0评论
光明网评论员: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近日发布了一篇万字博客长文,回顾了OpenAI的创业路以及对2025年的展望。“我们的愿景不会变,而战术还将继续演变。”奥尔特曼在长文中表示,现在OpenAI有信心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构建AGI(Art...
来源:心智观察所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06) 231浏览 0评论
深度学习,这个在科技圈的热门词汇,究竟为何让人如此着迷?它就像一个数据的探险家,借助深层神经网络(DNN)在信息的海洋中探寻奥秘。而这里的“深度”就意味着一个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能从复杂的数据中自动提取有价值的特征,无需人类费劲心力去设计。 不论是图...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05) 239浏览 0评论
“机器究竟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具备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这个困扰人工智能领域数十年的根本性问题,在2024年末再次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 当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特定领域不断突破时,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始终若即...
来源:极客公园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04) 349浏览 1评论
坚持做好硬件和产品,等待机器人 AI 涌现。 文 | 黎诗韵 编辑 | 靖宇 在目前大热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赛道,宇树科技是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这家公司最大的标签是硬件实力强——一方面是性能,去年其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 H1 能奔跑、原地空翻、踹不到...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03) 200浏览 0评论
在纷繁的神经回路与信息流动之间,我们徘徊在智能的边缘,试图捕捉那一抹瞬息即逝的光芒。 大脑,这个复杂的生物计算机,承载着无数思绪与行为的密码,却始终难以捉摸其完整的面貌。人工智能,这架精密的机器,能够高效处理大量信息。但其思维与反应依然是机械的、预设...
来源:适道公众号 爱 好奇 4个月前(12-28) 181浏览 0评论
作者:适道AI组 2024年余额告急,目测一大波#展望2025#正在路上。 谁还记得大佬们对2024年的展望? ● OpenAI联创Greg Brockman曾预测:在2024年,AI能力、安全性、潜在影响的积极性上,都将是突破性的一年。长远来讲,...
来源:罗辑思维公众号 爱 好奇 4个月前(12-27) 190浏览 0评论
01 12月AI大事盘点 首先,咱们简单盘一盘12月AI领域的大事。 这场AI领域大冲刺的起点,是12月3日,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的公司World Labs,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AI系统。他们对这个AI的定义是,大型世界模型,Large World M...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4个月前(12-24) 222浏览 0评论
作者| 郭瑞东(科普作家) 城市街道上,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行驶中。突然,一个孩子追着皮球冲向马路。 车载系统的多个传感器立即捕捉到这一情况——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同时工作,专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和GPU开始高速运算,整个系统在峰值状态下消耗数...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4个月前(12-20) 225浏览 0评论
作者| 郭瑞东(追问作者) 站在科技的前沿,触摸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脉搏,仰望那似曾相识却又遥不可及的人类智慧,科学家们不由发问,究竟怎样的路径才能将机器的智能推向人类水平,甚至超越人类的境界? Kisac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Eitan Mic...
来源:罗辑思维公众号 爱 好奇 4个月前(12-17) 261浏览 0评论
本周,谷歌推出了最新的量子芯片——Willow,令世界轰动。因为这款芯片宣称能用5分钟时间,完成现在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需要10的25次方年,才能算完的计算,而这是远比宇宙年龄还要长的时间。 那么,量子计算和传统计算,有什么本质不同?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
来源:环球科学公众号 爱 好奇 4个月前(12-16) 204浏览 0评论
到2100年,大米品质或将再降5%。 图片来源:unsplash 撰文 | 黄雨佳 审校 | 二七 对许多人来说,米饭是餐桌上的“必备主角”。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大米饭,不仅是我们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更是各种菜肴的最佳搭档。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