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模式识别就等同于智能吗?
来源:36氪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22) 612浏览 0评论
探索人工智能的极限:为什么说掌握模式并不等于真正的推理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OpenAI GPT-4o1的发布让大家纷纷宣称推理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步,说思维...
来源:36氪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22) 612浏览 0评论
探索人工智能的极限:为什么说掌握模式并不等于真正的推理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OpenAI GPT-4o1的发布让大家纷纷宣称推理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步,说思维...
来源:36氪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21) 517浏览 0评论
AI生产力悖论并不在于技术的复杂性,而在于组织如何看待工作和创新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别看AI应用在网上炒得很火,但在工作当中的应用却没你想象的那么多。为什么会...
来源:返朴公众号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18) 618浏览 0评论
继ChatGPT以近乎摧枯拉朽的气势席卷社会之后,3 月 14 日,OpenAI又发布了 GPT-4,宣称其可以更准确地解决复杂问题,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那么,取得了现象级成功的由深度学习开发而来的此类智能聊天机器,有很大希望成为人类梦寐以求...
来源:APPSO公众号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18) 793浏览 0评论
观察下面这张图片,你认为这是真实拍摄的,还是 AI 生成? 看着是有点可疑,比如有一些汽车的车门、堆起来的样子,好像是拼接起来的。 那下面这两张呢? 如果不仔细查证,你可能有点不信:它们全都是拍摄出来的「真照片」。 关注 AI 第一新媒体,率先获取 ...
来源:赛先生公众号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15) 694浏览 0评论
尽管神经元网络对很多专门问题的确非常有效,但仍未解决通用智能系统的核心问题。因为 “思维” (或称其为 “智能” 、 “认知” 等等)不能被简单看成用数据拟合一个函数。本文试图说明,为什么仍有理由认为思维遵循某种 “逻辑” ,但这种逻辑不是 “经典逻...
来源:返朴公众号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15) 649浏览 0评论
大语言模型很有用,但不能解决人工智能的基本问题,包括推理。 撰文 | 王培(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系) 自从ChatGPT在两年前横空出世,各种大语言模型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人们的认知,以至于连 “通用人工智能即将到来” 都从狂人呓语成了陈词滥调,已经不足以...
来源:机器之心公众号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14) 638浏览 1评论
方向完全搞错了? 大语言模型(LLM)为什么空间智能不足,GPT-4 为什么用语言以外的数据训练,就能变得更聪明?现在这些问题有 「标准答案」了。 近日,一篇麻省理工学院(MIT)等机构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文章观察到,人类大脑生成和解析语...
来源:返朴公众号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13) 503浏览 0评论
撰文 | 董唯元 时间晶体,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的FrankWilczek教授在2012年提出的新奇概念。通俗地说,Wilczek教授设想出一种反常的物态,其具有周期性运动模式。这种物态是一种稳定物态,就像一个放在碗里的小球总...
来源:知识分子公众号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12) 727浏览 0评论
图源:Freepik 为了更好地启发灵感,计算机科学中喜欢用一些描述人类大脑活动的术语如:“记忆”、“学习”、“神经网络”、“突触”、“偏见”,甚至,“梦”和“幻觉”等,但需要警惕的是,这些术语在人工智能的语境中,与日常语言中的含义是不同的。 撰文 ...
来源:孤独大脑公众号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10) 793浏览 0评论
脑力的终点是体力; 体力的巅峰是脑力。 你要来一千亿Token吗? “论理你跟我该彼此早认识了,”他说,拣了最近壁炉的凳子坐下:“我就是ChatGPT;你曾经见过我的表叔Alpha Go。” “不过,你是个聪明人,虽然冒着傻气!”他说时泛出同情的微笑...
来源:新浪看点 爱 好奇 12个月前(11-09) 586浏览 0评论
人脑必定蕴藏着某些独特于其它动物大脑的“秘密武器”。这赋予了人类规划未来、享受填字游戏、讲述讽刺笑话等非凡能力,使人类在万物中独树一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脑如此与众不同呢?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历经数年探索,集结来自细胞图谱...
来源:澎湃新闻科技频道公众号 爱 好奇 1年前(2024-11-02) 514浏览 0评论
世界模型的灵感源于人类自然形成的世界心智模型。我们通过感官获取的抽象信息在大脑中被转化为对周围世界的具象理解;这些“模型”早在人类开始研究AI之前就已存在。基于这些模型,我们的大脑对世界进行预测,从而影响我们的感知和行动。 尽管这一概念令人振奋,但仍...
来源:拓荒客公众号 爱 好奇 1年前(2024-11-01) 1018浏览 0评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被无数的社交媒体平台所包围。抖音、快手、小红书、头条号、B站、百家号、微博、公众号、视频号和知乎,这些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和用户群体。 但是,如何在众多的平台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呢?今天,我们...
来源:科普观ScienceView公众号 爱 好奇 1年前(2024-10-31) 619浏览 0评论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癌症大家都熟悉,以我们人类目前的医疗水平看,癌症之所以难以治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癌细胞能够做到无限繁衍。 癌细胞能无限繁衍 这也是癌症最恐怖的地方。 那么既然如此的话,我们有没有可能,专门培养癌细胞,并形成一条...
爱 好奇 1年前(2024-10-28) 647浏览 0评论
编辑:Aeneas 好困 【新智元导读】Transformer解决了三体问题?Meta研究者发现,132年前的数学难题——发现全局李雅普诺夫函数,可以被Transformer解决了。「我们不认为Transformer是在推理,它可能是出于对数学问题的...
来源:龙叔聊AI公众号 爱 好奇 1年前(2024-10-28) 686浏览 0评论
前阵子龙叔与几个老朋友聚会,大家聊起最近火爆的ChatGPT和各种AI应用,有人信誓旦旦地说AI马上就要替代人类了,也有人嗤之以鼻说这就是炒作。听着他们争论,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经典名言:新技术总是在短期内被高估,在长期中被低估。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老...
来源:腾讯研究院公众号 爱 好奇 1年前(2024-10-26) 526浏览 0评论
以下文章来源于追问nextquestion 作者:郭瑞东 在一个平凡的夜晚,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一场游戏时,随着加载进度条完成,一个虚拟世界呈现在屏幕上。 你沉浸其中,忽见一只蚂蚁缓缓爬过屏幕。刹那间,脑海中浮现起曾读过的小说《三体...
来源:光明日报 爱 好奇 1年前(2024-10-26) 556浏览 0评论
作者:李广益、童博轩(分别系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 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探讨人类主体性、技术异化与未来社会图景的绝佳载体。科幻文艺对人工智能题材的重视,源于其对技术变革及其影响的深刻洞察。作品通过设想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世界,挑战我们对...
来源: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公众号 爱 好奇 1年前(2024-10-24) 1275浏览 0评论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大大小小的矛盾出现过很多,但很少能威胁到整个数学基础理论,甚至引起危机。即便诸如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欧几里得几何公理第五公设的疑惑,也不曾造成数学上的危机;且最终成就了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但数学史上共出现三次对基础理论的正确性造...
来源:AI科技评论公众号 爱 好奇 1年前(2024-10-23) 469浏览 0评论
小模型干大事,DeepMind重新审视Transformer推理能力。 作者丨刘洁 编辑丨岑峰 DeepMind闷声干大事,悄悄训练了一个大小只有270M的Transformer模型,居然不需要搜索,就能实现大师级的下棋水平。 这几天的推特因为这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