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AGI仍需十年”:AI三大认知缺陷让Karpathy重估了技术进度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1天前 17浏览 0评论
在“AGI 近在咫尺”的热潮中,这位 AI 领域的核心人物选择踩下了刹车。Andrej Karpathy,曾任特斯拉 AI 总监、OpenAI 创始成员的硅谷顶尖技术专家,近日在 Dwarkesh Patel 的播客中发表了一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深度对...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1天前 17浏览 0评论
在“AGI 近在咫尺”的热潮中,这位 AI 领域的核心人物选择踩下了刹车。Andrej Karpathy,曾任特斯拉 AI 总监、OpenAI 创始成员的硅谷顶尖技术专家,近日在 Dwarkesh Patel 的播客中发表了一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深度对...
文|博阳 编辑|郑可君 最近一段时间,AI界掀起了一场关于LLM能否通向AGI的激烈争论。 一边是以OpenAI、Google等为代表的企业界,他们坚信当前的模式和Scaling Law(扩展定律)能够实现人工通用智能(AGI);另一边是以强化学习之...
来源:AI数据胡公众号 爱 好奇 1周前(10-15) 76浏览 0评论
如果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作一场探寻“智慧”源泉的远征,那么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先后出现了三条风格迥异的探索路径。它们代表着人类对“智能”本质的不同理解,也深刻地塑造了今天AI发展的面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人工智能的三大流派: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
来源:数字生命卡兹克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8-17) 227浏览 0评论
GPT-5和“还我GPT-4o”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 今天,奥特曼还有一次认怂了,不仅调了UI,还把o3这些老模型还了回来。 这些其实都是产品层面的,但是我自己的心中,其实一直好奇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GPT-5在变可靠幻觉率变得极低了之后,他的情商...
来源:腾讯研究院公众号 爱 好奇 4个月前(06-30) 245浏览 0评论
闫德利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 一、AI已在诸多任务领域超越人类 AI发展日新月异,在许多任务上已经陆续超越人类基线水平。如2015年图像分类,2018年中等水平阅读理解,2020年视觉推理、英语语言理解,2023年多任务语言理解、竞赛级数学,2024年...
来源:腾讯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5个月前(06-05) 256浏览 0评论
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于近日接受了调查记者盖昂·埃斯皮纳的远程专访。 他称,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化:变得更聪明、更少犯错,甚至具备了情感和意识。他警告,AI不仅可能具备喜怒哀乐等情绪,还已经学会了欺骗。辛顿大胆预测,AI完全失控的概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公众号 爱 好奇 5个月前(05-29) 383浏览 0评论
2018年以来,以ChatGPT、Sora、DeepSeek等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持续取得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向认知、从分析判断式向生成式、从专用向通用转变,带来“全民AI”热潮。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也跌宕起伏,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
来源:腾讯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5个月前(05-25) 354浏览 0评论
《AI未来指北》特约作者|博阳 木木 编辑|萌萌 超级省流版: 1)速览本次大会发布十余款新品: 基础模型: Gemini 2.5 Flash 新版:毫秒级推理、稀疏 MoE 路由,性能更强。 Gemini 2.5 Pro + Deep Think ...
来源:机器之心公众号 爱 好奇 8个月前(02-23) 487浏览 0评论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Panda、张倩 在当今的 AI 领域,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算是一个另类。即便眼见着自回归 LLM 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能解决的任务也越来越多,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自回归 LLM 没有光明的未来。 在近期的一次演讲...
来源:达摩院DAMO公众号 爱 好奇 9个月前(02-02) 529浏览 0评论
达摩院首席科学家 赵德丽 我们正身处一场技术革命的历史开端,以 ChatGPT 为标志的这轮 AI 科技浪潮是算法和软件诞生以来人类科技最重要的技术变革,由此开启了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次 AI 变革是由以 Scaling Law 为底层逻...
来源:机器之心公众号 爱 好奇 9个月前(01-24) 697浏览 0评论
「语言是人类的语言,而 3D 是自然的语言。」 「除了语言,我们还有另外一半智能,这部分非常深刻,就是我们做事的能力。」 「在 AI 之间加一个 G 以强调其通用性,我是尊重这个想法的。从制造能够思考和帮助人们做出决策的机器的角度来看,AI 或 AG...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9个月前(01-13) 649浏览 0评论
人们对以 GPT 为代表的自回归大模型的“幻觉”问题认识已久。图灵奖得主、Meta 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就曾公开对大模型的发展提出质疑。 他指出一个根本性问题:自回归模型的错误概率会随着输出长度的增加而指数叠加,从而导致模型的幻觉...
来源:光明网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09) 451浏览 0评论
光明网评论员: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近日发布了一篇万字博客长文,回顾了OpenAI的创业路以及对2025年的展望。“我们的愿景不会变,而战术还将继续演变。”奥尔特曼在长文中表示,现在OpenAI有信心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构建AGI(Art...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05) 528浏览 0评论
“机器究竟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具备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这个困扰人工智能领域数十年的根本性问题,在2024年末再次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 当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特定领域不断突破时,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始终若即...
来源:极客公园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04) 1572浏览 1评论
坚持做好硬件和产品,等待机器人 AI 涌现。 文 | 黎诗韵 编辑 | 靖宇 在目前大热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赛道,宇树科技是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这家公司最大的标签是硬件实力强——一方面是性能,去年其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 H1 能奔跑、原地空翻、踹不到...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03) 525浏览 0评论
在纷繁的神经回路与信息流动之间,我们徘徊在智能的边缘,试图捕捉那一抹瞬息即逝的光芒。 大脑,这个复杂的生物计算机,承载着无数思绪与行为的密码,却始终难以捉摸其完整的面貌。人工智能,这架精密的机器,能够高效处理大量信息。但其思维与反应依然是机械的、预设...
来源:适道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12-28) 559浏览 0评论
作者:适道AI组 2024年余额告急,目测一大波#展望2025#正在路上。 谁还记得大佬们对2024年的展望? ● OpenAI联创Greg Brockman曾预测:在2024年,AI能力、安全性、潜在影响的积极性上,都将是突破性的一年。长远来讲,...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12-24) 652浏览 0评论
作者| 郭瑞东(科普作家) 城市街道上,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行驶中。突然,一个孩子追着皮球冲向马路。 车载系统的多个传感器立即捕捉到这一情况——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同时工作,专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和GPU开始高速运算,整个系统在峰值状态下消耗数...
来源:潜伏的木马君公众号 爱 好奇 11个月前(11-27) 480浏览 0评论
周末的时候,百无聊赖,我在网上搜寻着还有啥值得看的东西,误打误撞地,我在网站上看到一段访问视频,标题是:《尤瓦尔·赫拉利对谈张静初:AI正在制造慢不下来的人》。 尤瓦尔·赫拉利,如雷贯耳的名字,他就是那个写了著名的《人类简史》的人。《人类简史》这套书...
来源:雷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11个月前(11-26) 591浏览 0评论
作者:雷科技AI硬件组 作为AI时代的最大受益者,NVIDIA CEO黄仁勋个人财富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几乎持平竞争对手Intel的市值。 日前,黄仁勋前往香港科技大学出席了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并在后续的谈话环节中表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