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大模型,一种新时代的印刷术?
模型正重塑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态,但其本质常被误解。《Science》上的一篇最新文章,揭示大模型并非自主智能主体,而是一种革命性文化社会技术,类似于语言、印刷与市场制度。它以独特方式汇聚并重构人类信息,成为“人类社会人工系统”的新变体。这一重新定位的理...
模型正重塑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态,但其本质常被误解。《Science》上的一篇最新文章,揭示大模型并非自主智能主体,而是一种革命性文化社会技术,类似于语言、印刷与市场制度。它以独特方式汇聚并重构人类信息,成为“人类社会人工系统”的新变体。这一重新定位的理...
来源:人大重阳公众号 爱 好奇 1周前(04-19) 24浏览 0评论
成语“倒行逆施”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原话是“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用“倒行逆施”来形容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再恰当不过。 尽管美国政府的加税行径引发了全球震荡和各方的强烈不...
来源:逻辑思维公众号 爱 好奇 2周前(04-14) 52浏览 0评论
4月8日,美国对华关税又加了50%,超过100%了。对,比最疯狂还疯狂。 今天,我们再次请来了资深政经趋势学者、得到App新的年度大课《政经参考》的课程主理人马江博老师,和你聊一聊这件大事。 马老师说,事情发展到现在,谁都能看得出来,特朗普针对的核心...
来源:路咖汽车 爱 好奇 3周前(04-05) 58浏览 0评论
谁也没想到,开年刚刚掀起的“智驾平权”浪潮,这两天却因为一起交通事故,被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遭遇严重事故,以97km/h的速度撞上了水泥护栏并发生爆燃,车上3人不幸遇难。最关键的是,在事故发生前...
来源:每晚一卷书公众号 爱 好奇 4周前(03-31) 68浏览 0评论
人要活在缘分中, 而非关系里。 作者:每晚CC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蔡康永曾说:“人际关系是用来成全自己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经常在关系里犯糊涂。 有人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讨好别人;有人宁愿痛苦反刍,也不愿和烂人烂事翻篇。 把别人的情绪置顶...
来源:锌财经公众号 爱 好奇 4周前(03-30) 59浏览 0评论
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 风 2025年,被称为“具身智能元年”,甚至就连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出现了 “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 最让普通人有所感知的是,大量机器人开始刷屏社交平台:从宇树机器人一套行云流水的拳法耍得有模有样;再到众擎机器人在深圳湾与跑...
来源:36氪 爱 好奇 4周前(03-29) 69浏览 0评论
成功源于减法思维。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成功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做正确的事。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划重点: 更努力地工作并不总是意味着更聪明地工作,...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4周前(03-28) 68浏览 0评论
几个世纪以来,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和哲学家。随着我们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不断进步,这一探索也引发了一个悖论:作为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复杂器官,大脑如何能研究自身? 你是否也思考过这一问题呢?或者更准确地说,你的大脑是否思考过这一问题?它挑战了...
来源:返朴公众号 爱 好奇 4周前(03-27) 76浏览 0评论
在医疗保健方面,“排毒”一直是人们热衷的话题,无论中外。从古代医学到现代生活,各种排毒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追寻排毒的历史渊源,人类发明了五花八门的排毒方法,其背后是先贤们为健康提出的医学理论,即“毒”造成了人们生病。乃至在今天,这样的思想仍流行于大众...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26) 70浏览 0评论
近日,在英伟达 GTC 2025 的“炉边对话”环节中,图灵奖得主、Meta 首席 AI 科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杨立昆指出:“仅仅依靠语言和文字训练出来的 AI 系统,永远无法逼近人类的理解力。”他进一步指出,符号操作与真实理解之间存在一道不可逾越...
来源:王智远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25) 61浏览 0评论
周末和朋友聊天,提到具身智能。有诸多观点,但让我意外的是,大家都具身智能的理解不太一样。 有的说,机械臂在工厂内能自动搬运货物,这是具身智能;有的朋友认为,具身智能应该像人一样能走路的机器人。还有人说,具身智能像大模型一样,有意识、认知。 这些观点到...
来源:老胡说科学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24) 68浏览 0评论
从小学开始,我们被教导科学方法论:观察、研究、假设、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看上去完美无缺,逻辑自洽。然而,现实中的科学家很少这样工作。科学界的两大推理方式——归纳与演绎,才是科学方法的真正主角,而它们的较量,至今未分高下。 回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23) 76浏览 0评论
前言: 在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它不断演进?AI演进的灵魂代码藏在哪里? 本篇访谈特邀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的魏忠钰副教授,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为我们层层揭示AI崛起与迭代的内在逻辑。希望这场深度对话,能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角...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22) 93浏览 0评论
科学理论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球母亲的演化。图源:Prapass Pulsub / Getty Images 尽管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人类的集体智慧已经揭开了大部分宇宙奥秘的面纱,但事实上我们所掌握的不过是完全理解宇宙所需知识的冰山一角——这种掌...
来源:智驻未来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21) 80浏览 0评论
导读 都2025年了,关于“大模型”这个词,想必很多人多不陌生,它们似乎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生成各种文本内容,从简单的对话到复杂的学术论文。然而,这些看似“魔法”的模型背后,其实有着严谨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支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大语言模型的神秘面纱,深...
来源:智驻未来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20) 77浏览 0评论
强化学习:让模型从经验中学习 人类和 LLMs 处理信息的方式截然不同。我们直观理解的简单算术,对 LLMs 来说只是文本标记的序列。相反,LLMs 能够在复杂话题上生成专家级别的回应,仅仅是因为它们在训练中见过足够的例子。这种认知差异使得人类标注者...
来源:洞见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19) 70浏览 0评论
生活并不会因为找到了责任人而变得更好。 作者:洞见hujiao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谁痛苦,谁改变。” 很多人听后或许会反问: 明明是生活中的“恶人们”给我造成了伤害,为什么让饱受痛苦的我来改变?凭什么不要求他们改变? 为什么? 先给大家讲一...
来源:36氪 爱 好奇 1个月前(03-18) 129浏览 0评论
将语言模型作为文字的扩展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提供一篇文章,大模型就可以生成这篇文章的摘要,这可以看作是文字的“压缩器”,但反过来,你提供寥寥数语的创意,它也能...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17) 70浏览 0评论
当百亿千亿参数的大模型霸占着科技头条,“若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把古老“剃刀”是否依旧闪耀? 在这个追求极致性能的时代,“更大即更好”似乎已成为不言自明的公理。然而,从拉瓦锡到爱因斯坦,从牛顿第一定律到量子力学,科学史上最优雅的理论往往以其简约之美征服...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1个月前(03-16) 561浏览 1评论
“基因组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积累突变,这个过程从一开始就不会停止。奇迹的是,我们的身体竟然还能运转得如此顺畅。” ——英国辛克斯顿威康桑格研究所癌症生物学家Phil H. Jone 当卵子与精子结合,你的生命便悄然开始。来自父母的DNA融合,构成了你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