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必须是「人形」吗?
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 风 2025年,被称为“具身智能元年”,甚至就连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出现了 “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 最让普通人有所感知的是,大量机器人开始刷屏社交平台:从宇树机器人一套行云流水的拳法耍得有模有样;再到众擎机器人在深圳湾与跑...
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 风 2025年,被称为“具身智能元年”,甚至就连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出现了 “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 最让普通人有所感知的是,大量机器人开始刷屏社交平台:从宇树机器人一套行云流水的拳法耍得有模有样;再到众擎机器人在深圳湾与跑...
成功源于减法思维。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成功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做正确的事。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划重点: 更努力地工作并不总是意味着更聪明地工作,...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3天前 13浏览 0评论
几个世纪以来,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和哲学家。随着我们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不断进步,这一探索也引发了一个悖论:作为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复杂器官,大脑如何能研究自身? 你是否也思考过这一问题呢?或者更准确地说,你的大脑是否思考过这一问题?它挑战了...
在医疗保健方面,“排毒”一直是人们热衷的话题,无论中外。从古代医学到现代生活,各种排毒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追寻排毒的历史渊源,人类发明了五花八门的排毒方法,其背后是先贤们为健康提出的医学理论,即“毒”造成了人们生病。乃至在今天,这样的思想仍流行于大众...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5天前 16浏览 0评论
近日,在英伟达 GTC 2025 的“炉边对话”环节中,图灵奖得主、Meta 首席 AI 科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杨立昆指出:“仅仅依靠语言和文字训练出来的 AI 系统,永远无法逼近人类的理解力。”他进一步指出,符号操作与真实理解之间存在一道不可逾越...
周末和朋友聊天,提到具身智能。有诸多观点,但让我意外的是,大家都具身智能的理解不太一样。 有的说,机械臂在工厂内能自动搬运货物,这是具身智能;有的朋友认为,具身智能应该像人一样能走路的机器人。还有人说,具身智能像大模型一样,有意识、认知。 这些观点到...
从小学开始,我们被教导科学方法论:观察、研究、假设、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看上去完美无缺,逻辑自洽。然而,现实中的科学家很少这样工作。科学界的两大推理方式——归纳与演绎,才是科学方法的真正主角,而它们的较量,至今未分高下。 回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1周前(03-23) 24浏览 0评论
前言: 在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它不断演进?AI演进的灵魂代码藏在哪里? 本篇访谈特邀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的魏忠钰副教授,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为我们层层揭示AI崛起与迭代的内在逻辑。希望这场深度对话,能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角...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 爱 好奇 1周前(03-22) 31浏览 0评论
科学理论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球母亲的演化。图源:Prapass Pulsub / Getty Images 尽管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人类的集体智慧已经揭开了大部分宇宙奥秘的面纱,但事实上我们所掌握的不过是完全理解宇宙所需知识的冰山一角——这种掌...
来源:智驻未来公众号 爱 好奇 1周前(03-21) 28浏览 0评论
导读 都2025年了,关于“大模型”这个词,想必很多人多不陌生,它们似乎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生成各种文本内容,从简单的对话到复杂的学术论文。然而,这些看似“魔法”的模型背后,其实有着严谨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支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大语言模型的神秘面纱,深...
来源:智驻未来公众号 爱 好奇 2周前(03-20) 28浏览 0评论
强化学习:让模型从经验中学习 人类和 LLMs 处理信息的方式截然不同。我们直观理解的简单算术,对 LLMs 来说只是文本标记的序列。相反,LLMs 能够在复杂话题上生成专家级别的回应,仅仅是因为它们在训练中见过足够的例子。这种认知差异使得人类标注者...
来源:洞见公众号 爱 好奇 2周前(03-19) 25浏览 0评论
生活并不会因为找到了责任人而变得更好。 作者:洞见hujiao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谁痛苦,谁改变。” 很多人听后或许会反问: 明明是生活中的“恶人们”给我造成了伤害,为什么让饱受痛苦的我来改变?凭什么不要求他们改变? 为什么? 先给大家讲一...
来源:36氪 爱 好奇 2周前(03-18) 37浏览 0评论
将语言模型作为文字的扩展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提供一篇文章,大模型就可以生成这篇文章的摘要,这可以看作是文字的“压缩器”,但反过来,你提供寥寥数语的创意,它也能...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2周前(03-17) 31浏览 0评论
当百亿千亿参数的大模型霸占着科技头条,“若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把古老“剃刀”是否依旧闪耀? 在这个追求极致性能的时代,“更大即更好”似乎已成为不言自明的公理。然而,从拉瓦锡到爱因斯坦,从牛顿第一定律到量子力学,科学史上最优雅的理论往往以其简约之美征服...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2周前(03-16) 68浏览 1评论
“基因组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积累突变,这个过程从一开始就不会停止。奇迹的是,我们的身体竟然还能运转得如此顺畅。” ——英国辛克斯顿威康桑格研究所癌症生物学家Phil H. Jone 当卵子与精子结合,你的生命便悄然开始。来自父母的DNA融合,构成了你的第...
来源:36氪 爱 好奇 2周前(03-15) 35浏览 0评论
首批专业级智能体已问世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当搜索引擎时代渐入尾声,AI研究革命正拉开帷幕。本文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领域两大技术支柱——推理模型与智能体的协同进化...
来源:机器之心公众号 爱 好奇 2周前(03-14) 33浏览 0评论
作者:张拳石、陈鹭 近些年,大模型的发展可谓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从 2018 年 OpenAI 公司提出了 GPT-1 开始,到 2022 年底的 GPT-3,再到现在国内外大模型的「百模争锋」,DeepSeek 异军突起,各类大模型应用层出不穷。...
来源:极客公园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13) 35浏览 0评论
机器人行业,也在期待自己的「ChatGPT 时刻」。 作者|周永亮 编辑|靖宇 3 月 7 日晚,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稚晖君」(彭志辉)在微博上扔下了一颗「预告炸弹」——「下周有好东西发布」。短短一句话,迅速引爆全网,阅读量飙升至 10 万+。 结...
来源:极客公园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12) 63浏览 0评论
离用户最近,做出最好的 AI Agent 作者|shiyun 张勇毅 编辑|靖宇 2025 年是 AI Agent 元年——这句话,在北京时间 3 月 6 日凌晨,得到了应验。 「DeepSeek 之后,又一个科技圈的不眠之夜。」 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
来源:叶檀财经公众号 爱 好奇 3周前(03-11) 55浏览 0评论
(图源:pixabay) 文/半间云 只有经济暴跌才能压倒狂徒,狂徒不会因为内疚而挫折,经济和市场的现实亏损才能重挫一些人。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的特朗普跟第一任任期不同,他显得更加坚定而疯狂,他的背后站着一支庞大的科技大佬队伍,以及一只传统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