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在于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好奇

张峥演讲:在人工智能时代,更要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思考

张峥演讲:在人工智能时代,更要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思考

来源:知识分子公众号 爱 好奇 9个月前(02-02) 530浏览 0评论

智识学研社新年科学演讲现场 导读 人类对于技术进步的复杂情感,无论是兴奋还是忧虑,曾多次在历史中上演。 如果说人工智能对于当代,犹如第二次信息革命之于20世纪90年代,必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转型,那么人类更有理由要继续思考,人类何以为人,我们在这个...

主动推理,“数据炼金术”的新方向?

主动推理,“数据炼金术”的新方向?

来源:追问nextquestion公众号 爱 好奇 9个月前(01-26) 513浏览 0评论

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想象如何让它们变得像科幻电影里那样聪明。从《2001:太空漫游》中的 HAL 9000,到《流浪地球》中的 Moss,人工智能在屏幕中往往高效、理性、逻辑缜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如今,大语言模型和深度学习让我们对“...

坏消息:接下来五年的大年三十,都没有假放;好消息:也不用上班

坏消息:接下来五年的大年三十,都没有假放;好消息:也不用上班

来源:环球科学公众号 爱 好奇 9个月前(01-25) 487浏览 0评论

看到标题先别慌,我的意思是包括今年在内的接下来5年,都没有大年三十。 图片来源:unsplash 撰文|王昱 审校|不周 我们在小学时就会学习公历的历法,我一直还记着一个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在公历历法中,每个月...

充电时,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这几种错误的充电方法,手机坏得快!

充电时,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这几种错误的充电方法,手机坏得快!

来源:科普中国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21) 560浏览 0评论

作者丨李米 科普作者 手机电量还剩多少,对现代社会的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 人们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也让市面上催生出了许多噱头:无线充电,二倍速充电,以及能连着用一周的高能充电宝。 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到底什么才是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

面对不确定性时,你在运用哪种思维模式思考?

面对不确定性时,你在运用哪种思维模式思考?

来源:DataCafe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20) 488浏览 0评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明天会下雨吗?股票会涨还是跌?一场手术的成功率有多大? 概率正是我们用来描述不确定性的关键工具。 可问题是:概率究竟是什么?是一枚硬币在无限次抛掷中正面朝上的频率?还是我们对“硬币下一次会正面朝上”的信念? 是世界的...

AI 很快,但人类擅长“沉思”

AI 很快,但人类擅长“沉思”

来源:36氪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18) 635浏览 0评论

思维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思维不是一维的,而是跨越了速度、广度和深度,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我们才能找到认知的本质。大型语言模型在速度和广度...

弱密码,强密码,到底什么才是好密码?

弱密码,强密码,到底什么才是好密码?

来源:中兴文档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17) 425浏览 0评论

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需要用钥匙来打开房门。 这把钥匙,是家这个温暖住所、安全港湾的重要守护者。 在数字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无数把“钥匙”,用来进入各种各样的重要场所。 简单来说,这些“钥匙”就是“密码”! 比如:我们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登录社交媒体去...

大佬们在知乎回答了AI的哪些困惑?

大佬们在知乎回答了AI的哪些困惑?

来源:王智远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16) 681浏览 0评论

知乎创始人周源提出一个问题。 他说:回顾互联网发展,有哪些底层逻辑看似简单但将在未来持续奏效? 我看到一个评论,印象深刻。来自于2022年度的新知答主Morris.Zhang,他是做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半导体的。 一 他说了一个故事: 有个...

微管:大脑意识的起源地?

微管:大脑意识的起源地?

来源:科学知谜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14) 735浏览 0评论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主任斯图亚特·哈默罗夫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物,今年76岁。20多年来,他每年都要主持一个关于意识研究的国际会议。与会者既有心理学家、神经学家、物理学和哲学家,也有摇滚乐手、瑜伽修炼者和业余科学爱好者。整个会议也很不正规,看...

“地球是不是平的?”清华团队揭示GPT等大模型面对“认知冲突”的不足

“地球是不是平的?”清华团队揭示GPT等大模型面对“认知冲突”的不足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13) 669浏览 0评论

人们对以 GPT 为代表的自回归大模型的“幻觉”问题认识已久。图灵奖得主、Meta 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就曾公开对大模型的发展提出质疑。 他指出一个根本性问题:自回归模型的错误概率会随着输出长度的增加而指数叠加,从而导致模型的幻觉...

为啥高考完,学了三年的东西立马忘干净了?

为啥高考完,学了三年的东西立马忘干净了?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 爱 好奇 10个月前(01-09) 632浏览 0评论

每年高考结束后,无数学生都会发现自己曾经努力记忆的知识点开始逐渐模糊,甚至完全遗忘。这种“考完即忘”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其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认知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大规模的知识遗忘呢? 高考即是智力巅峰丨图源网络 记忆与遗忘 首先,我们需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