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

幸福快乐的来源:运气还是纪律?

美好生活 爱 好奇 来源:36氪 330浏览 0评论

拿回幸福的自主决定权。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通过下意识的选择和健康的习惯来培养幸福感。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你是否曾经看着一个人似乎浑身散发着幸福,然后想:”他只是幸运吗?”我们很容易认为,那些看起来生活比较顺利的人,那些有稳定的家庭、良好的教育、成功的事业的人,在幸福方面只是幸运而已。相反,我们可能会认为那些面临重大挑战的人,注定要很努力才能看到幸福的影子。

但是,幸福仅仅是运气问题吗?经过一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我得出了一个不同的结论。

1. 从生活的挑战中学习

在一生中,我一直在寻找那些看起来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无论他们的外部环境如何。这些人不一定是最富有、最有魅力或最有成就的人。他们只是那些看起来很幸福的人,不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当我问他们人生的转折点是什么,是什么时刻导致了他们现在的幸福状态时,得到的答案总是一样的:挑战。

这些人和其他人一样,也面临过困难。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打败,而是从困难中学习和成长。他们并非生来幸福,而是积极创造了幸福生活。

2. 幸福的纪律

这些人已经养成了追求幸福的习惯。他们的快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意识的选择和日常实践的结果。

他们明白,外部因素虽然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但并不能最终决定他们的幸福。我们都知道,有些人看似“拥有一切”,但却极不快乐;反之,有些人面临重大挑战,但却散发着快乐的光芒。

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来自我们大脑中不断喋喋不休的想法和情绪。而这个内心世界是由两种主要力量塑造的:

外部影响:我们每天接触的事物,比如观看的节目、进行的对话、阅读的书籍、聆听的音乐,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内心状态。

内部对话:我们头脑中不断涌现的想法会极大地影响自身感受和整体健康。

我相信,幸福的人对这两个因素都非常关注。他们会注意自己允许什么进入自己的思想,以及如何与自己对话。他们不会被动地接受出现的任何想法和情绪,而是会积极地培养内在环境。

3. 滋养你的灵魂

把你的思想想象成身体。就像我们摄入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一样,我们“喂养”心灵的信息和经历也会影响我们的精神和情绪健康。沉溺于消极情绪,无论是通过媒体、对话,还是沉浸于消极的想法,都像吃垃圾食品一样,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满足感,但最终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不适。

另一方面,用积极的经历、振奋人心的谈话和建设性的想法来滋养心灵,就像用健康的食物来滋养我们的身体。这可能并不总是当下最令人兴奋的选择,但却能带来长期的幸福和快乐。

4. 意识与选择

培养幸福的纪律始于意识。注意你的环境和想法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注意什么会让你精神振奋,什么会让你颓废沮丧。

这种意识能让你做出有意识的选择,能让你远离充斥着消极情绪的电影,限制你接触那些引发焦虑的新闻,当你发现自己陷入消极想法时,重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5. 即时满足的陷阱

幸福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我们倾向于寻求即时满足,即使这会带来长期不良后果。吸烟、过度饮酒或花几个小时浏览社交媒体都可能会带来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会损害我们的幸福。

这就是意识和纪律的关键所在。要审视自己的生活模式,找出哪些活动能带来短暂的愉悦感,但最终会让自己感觉更糟。

6. 控制:清单的力量

在你确定了有助或有损于自身幸福感的模式和选择之后,就该采取行动了。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工具就是创建一个清单:

我应该做的事情:包括能滋养你的思想和灵魂的活动,这可能包括花时间在大自然中、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追求爱好或践行感恩。

我不应该做的事:列出你承诺要避免的活动,比如在社交媒体上不停地刷来刷去、观看暴力电影或进行消极的自我对话。

定期回顾这份清单,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很想重拾旧习时。对自己的承诺有一个具体的提醒,可以帮助你保持正确的方向,并做出与你的幸福目标一致的选择。

7. 养成健康的习惯

我们是有习惯的生物。用积极的习惯取代消极的习惯需要努力和纪律。但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新的习惯就会养成,你的默认设置也会朝着更幸福的方向转变。

还记得关于儿童饮食习惯的研究吗?当看到各种健康的选择时,他们自然会做出均衡的选择。同样,当我们营造一个支持自身幸福的环境,并有意识地做出能够滋养心灵的选择时,就为幸福的茁壮成长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8. 幸福是一种选择

幸福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一种可以通过意识、纪律和努力来培养的技能。通过关注塑造我们心灵的内外部因素,有意识地做出支持我们幸福的选择,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创造出充满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

不要等着幸福来敲门,而要每天都积极地去选择幸福。

参考文献:

Baer, R. A., Smith, G. T., Hopkins, J., Krietemeyer, J., & Toney, L. (2006). Using self-report assessment methods to explore facets of mindfulness. Assessment, 13(1), 27–45.

Neal, D. T., Wood, W., & Quinn, J. M. (2006). Habits—A repeat performanc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5(4), 198–202.

译者:Teresa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幸福快乐的来源:运气还是纪律?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