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南陌。
关注我的朋友,绝大部分都是从知乎来的。
我和大家一样,都觉得这个平台挺不错,它给出身普通的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这里, 你可以收获冲击性的认知、高价值的干货,帮助自己少走弯路,比同龄人更快找到成长捷径。
而且,这个平台对我来说有着更特殊的意义:
遇见了这么多可爱的你们,收获了太多温暖与感动,支持与信任,这也成为了我目前为止最骄傲的事情。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每天有空闲时间时也会刷刷知乎,比如找选题啦、找好观点的等,以此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
不过啊,知乎虽然很有料,但北陌还是建议你,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消化习惯,还是少在知乎上,看以下这些内容。
01、不断收藏吃灰的「干货」
我发现不少人把刷知乎B站等app,下意识当作是学习。
特别是刷学习干货时,更容易产生「假装在学习」的沉浸心态。
我曾经也有过这误区:
比如当我进入写作焦虑期,明知道推文明天就要发,今天坐在电脑前的我,怎么也进入不了状态。
于是,我到知乎搜各种救命干货:
如何快速进入专注状态……怎样心无旁骛地学习工作……
(你们肯定也有这种,紧张玩手机的时候!)
看完后,我立马去整理桌面、去看书,看似特忙,但最终稿子一个字也没敲,反而这种焦虑的状态越来越严重……
相信大家也有过类似经历:
快考试了,想改掉某个坏习惯,第一反应,不是直接面对这些问题;
而是上知乎上各种平台,找解决方法,做无关紧要的事情,以此缓冲焦虑。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些细枝末节的操作,相比待解决的麻烦的正事, 不要轻松太多,甚至能减轻玩手机的罪恶感,美名其曰:我在学习!
而这些「超有用!留着以后再慢慢看」的干货,当我们关上界面后,基本不会再看,不然你也不会:
收藏很多副业渠道,一分钱也没进过口袋……
收藏不少自律方法,现在仍是被生活折磨的咸鱼……
这样的习惯,让我们患上了「仓鼠综合症」:
爱收集干货,看完就打了鸡血,特想进步,又不知如何进行下一步,再次焦虑,又继续收集……如此恶性循环。
最终,手机收藏夹塞得越来越满,我们的大脑却仍是一片空白,生活仍一片狼藉。
之所以会造成这结局,是因为我们错把娱乐当学习,错把手段当目的。
以为自己在解决问题,实际是躲在网络暗道里,只看不做、只学不练,麻痹自己学了很多东西,逃避着现实。
这样刷知乎的方式,本质上和打王者荣耀,看小说爽文,没任何区别,都在娱乐消遣,都在纵容拖延症。
我们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这正应了传播学的「知识沟」理论:
随着时代发展,人与人之间,并不会因为互联网获取知识的便利性,而缩小认知差距。
相反,正因为信息有优劣之分,有些人会利用优质信息迭代升级,有人则被信息吞噬。
因此人与人的认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形成鸿沟。
所以,如果你习惯性把收藏夹当做干货的垃圾桶,而非储蓄站,一丢便永不相见,
那么建议你,少在知乎(或者其他你喜欢的平台)上刷这类干货内容。
02、各种离奇消遣故事
一直以来,我都保持着,给软件划分用途的习惯。
如:知乎只看成长干货,微博只看关注博主/记录日常,B站从不进鬼畜区……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节省大量时间,避免让我掉进娱乐漩涡里,明知不对却无法自拔。
短时间内,这习惯造成的差距,可能看不出来,拉长时间线,便是天壤之别。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近期,我发现了知乎热榜,从之前干货,渐渐偏向了娱乐风。
一旦你点进去,就会不知不觉,刷掉一上午时间。
并不怪你,这些信息背后的团队,都在拼命大量研究心理学/传播学,为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的眼球,只要你点了,他们就成功了。
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流里,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没营养的事物中,每天输入来源都是娱乐热榜、短视频、猎奇文章……
最终生活失去重心,思考能力退化、价值观被他人操控,这是很可怕的,你会:
每天想着如何脱单谈恋爱、如何为了爱豆喷赢杠精;
如何了解富二代悲惨的生活后,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让我想起知乎曾经一个问题:
抖音是否正在摧毁,当代女性的价值观?
其实,如果你没有批判性思维,对所有信息没有先思考对错,而是盲目认同,甚至奉为圣旨,去执行,去宣传。
那么,无论是抖音、微博、还是B站、知乎等,所有信息流软件,都能摧毁所有人的价值观,不限男女。
比如,一个男生被网文洗脑价值观,坚信着:去酒吧的女生,一定就是坏女孩。
那他便会带着偏见的眼光,看待一切去酒吧的女生。
事实上这是对的吗?相信你们已有了正确答案。
为了避免生活变得浑浊,真心建议大家,少在这些信息流软件上,接收毫无营养的猎奇消息。
并且,在接收信息和结论时,包括北陌现在跟你说的观点,一定不要不经思考的就点头认可。
先去质疑,在心里打个大大的问号:
她说的一定对吗?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吗?从其他方面,也解释得通吗?
这样,才能隔离没用的肤浅信息,筛选出高质量信息,让你真正看清,有关世界的一切真相。
03、正确刷知乎等app的姿势
说这么多,只是为了提醒大家,警惕所有信息流。
包括知乎、B站这类,看似是学习平台的软件,本质上也会是披着糖果外衣的炸弹。
因为但凡一个平台想要壮大,不可能只有「干货」这一种内容形式,必然会有其他比如娱乐、搞笑、鬼畜等不同风格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用户。
只要不小心,就会将你的独立思考能力,炸得粉碎。
我看过不少人,因为时常刷知乎B站,觉得自己认知格局提高不少,产生莫名优越感,开始认为身边的人很平庸,不想与他们合污同流。
然而,这类人也很容易变成了毫无主见的鹦鹉,却毫不自知。
他们表面看似提升了自己,实际上,不过是把他人结论,照搬分享给他人听。
这不是鹦鹉,又是什么呢。
单纯输入外部知识,不思考、不沉淀,便永远不是自己的知识。
我很喜欢一段话,它能唤醒每一个迷失在信息流的人:
不把信息当做知识,不把收藏当做学习,不把阅读当做思考,不把储存当做掌握。
不提炼总结、不应用学习、不深入思考、不实践反馈,就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
别把阅读中得到的观点,当做你自己观点,在任何时间都不要不加思考,就轻易接受某种观点,必须要养成批判性思维。
如果你愿意清醒过来,想尽快纠正自己的价值观,操控好信息流软件,而非被它们控制;
那么北陌接下来分享的,3种网上冲浪的正确姿势,一定要做好笔记啦!
保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让你的现状有极大改善:
1)装上大脑的「信息过滤网」
首先,学会筛选信息,不再盲目接收信息,主动过滤干扰信息。
比如,不看娱乐热榜、猎奇新闻、抖音同质化视频……
其次, 学会分离和提炼有用信息。
能够对看到的结论不盲目附和,多追问几个为什么,直到自己能完全接受这个信息的合理性,再让它储存在大脑中,真正实现提升作用。
2)让刷知乎,变得不那么简单。
我们都喜欢不用任何付出,就能得到立刻反馈的东西,而大数据会无限宠溺我们,满足我们所有要求,久而久之,我们退化成没有分辨能力的巨婴。
所以,我建议你,如果可以,少刷知乎B站抖音等平台。
没有好的吸收能力,就算从15岁开始看知乎,也没有多大用处。
但如果你喜欢刷这些平台,又想从中收获有价值的内容。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刷知乎,变得不那么简单,养成「看完信息后,输出个人见解」的习惯。
比如,看完知乎干货,写读后感,写新想法;
给关注的博主,提出更适合的互动风格、更好的运营意见;
看文章看书时,发现不合理的观点或错别字时,适当反驳,及时纠错……
互联网时代一定要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
这个角色转变的方法,非常好用,只要尝试一段时间,真的能人间清醒。
3)多批判,多创造,多分享,多玩「正和游戏」。
刻意锻炼批判性思维,才能发现自己眼界的狭窄,改变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性格。
多和不同的人交流分享,用输出倒逼输入,才能减少自己的知识盲区,站在更多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多玩玩正和游戏,不再将好干货藏着掖着,不再把别人当敌人,害怕分享后变得比自己还强;
才能挣脱固步自封的限制,打破井底圈子的束缚,和更多人碰撞出思想火花,收获到更多资源和成长捷径。
好啦,如果你看完本篇内容有感触,可以给这篇文章点个「在看」,留条留言。
你得到的,会是多样化、有价值的观点探讨,会是1+1>2的资源收获,而非个人单一有限的感想。
文章最后,我想说:
这个世界的声音太多,不是每一种声音,都是对的,都值得参考。
你所能做的,就是筛选判断出,你认为正确的声音,然后去完善它,执行它,宣传它,竭尽全力把身边值得的人,拉出娱乐的牢笼。
适当玩玩正和游戏,适当多和对的人分享交流,你们会将胜利的蛋糕,越做越大。
你吃到的蛋糕, 也会越来越多。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我建议你,少在知乎上看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