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和他人的交谈中,突然被对方怼了一句。
有来自领导的“你是蠢货吗?”
有来自亲戚的“你这么大岁数怎么还不结婚生子?”
这些话真的很让人生气,但是在受到攻击的一瞬间,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反驳时间。
事后越想越生气,满脑子都是“我当时就应该这么怼他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逢吵必输,而吵架高手每次都能胜出?
其实,吵架吃亏往往吃在有自证情节上。
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吵架能赢。
1、身陷纷争时,无需着急自证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让你百口莫辩之事。
有些看起来非常荒诞、可笑,甚至是没有缘由。
明明我们占着理,但对方展开了他“强大”的逻辑,明明就是狗屁不通,但在他们熟悉的领域,他们得心应手,我们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自证陷阱”。
为了维护自己的“清白”,一点一点地把利益让出去。
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我努力解释的样子,像极了我犯罪的样子。”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因为我们将所谓的“清白感”看成是重于一切的。
但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这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
比如,你明明工作业绩很好,已经超出了提加薪的标准,刚准备去提,领导说:“我相信你肯定不是那种盯着钱干活的人吧。”
于是,你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带着一肚子的委屈又干了一年。
再比如,那个以牛津年级第一成绩毕业的女生朱雯琪,因为别人评论她说“长得就不像搞学术的”,怀疑她学术造假。
于是,她直播刷题、晒成绩单,甚至还贴出了牛津官网的链接和系主任的评语……
说实话,最后的结果是架也没有吵赢,自己白受气。
所以与其深陷其中,不断自证和辩解,不如试试放弃自证。
当领导明明看到了你的业绩,还跟你说“哎呀,做人不要太功利”,不妨大方告诉他:“拿到应有的奖励,会让我做事更有动力。”
罗翔说过一句话:“误解本是人生常态,理解反而是稀缺的例外。”
人这一生,总会卷入到一些百口莫辩之事。若是任由他人审判自己,只会让自己陷入内耗。
所以,身陷纷争,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自证情结。
2、被质疑不要自证,要去反击
前段时间重刷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发现,明兰可真是吵架高手,只要她开口,就没有输过。
仔细分析一下,发现明兰吵架的底层逻辑只有一个:
绝不自证,然后拼命挑对方的错!
比如,明兰和小公爷一起打马球,惹得无数少女嫉妒,其中包括墨兰。
所以打完球回家的马车上,墨兰就开始挑事情了:
“祖母教你打马球,可不是让你在外跟男人打的。”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不顾礼义廉耻和男人打球,你行为不检点。
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这个帽子可是相当严重了。
若是明兰去证明自己没那个意思,就很难说清楚。
她知道这事靠解释是不行的,所以压根不理会墨兰这茬,直接反击道:
“倒也没人教三哥哥(墨兰的哥哥)临阵脱逃。”
你看,你说了什么我不管,反正我就是要挑你的错。
现实中,面对他人的指责和质疑,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我不是,我没有!
并且开始不断地找证据来证明,但这样做其实就陷入了自证陷阱。
你会发现,就算你证明了对方说你的这个点,马上就会有下一个点等着你。
到最后你就会被这些无端的指责搞得精疲力竭、情绪崩溃,而对方却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毫不在意。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那些污蔑你的人,本质上并不是真的想要真相,他们只是想要“攻击”和“操控”你。
这种情况下自证清白,不仅浪费精力,还可能损害自己的利益。
在被别人无端污蔑时,立即自证是人之常情。
很多人想通过自证告诉对方:
我没你说得那么差劲,你听了解释,就会重新认识我、评价我。
很可惜,当你遭遇他人的指责、贴标签等行为,你越是自证清白,越说明你已经跳进了他们的思维框架。
他们的指责漏洞百出,却要求你的自证完美无瑕。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不必过于纠结和难过,而是要直接反击,一招制敌。
就像《黑暗荣耀》里,文东恩面对同事说她“你属于说话很气人的类型”,东恩回怼:“你属于说话很尴尬的类型。”
3、优雅发疯,强势反PUA话术
要知道反击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教大家几种在争吵中可以立刻反手给出的漂亮绝杀,学会真的很爽!
1.把自证变成他证
当一个人质疑你、冤枉你的时候,他就已经预想好了你要怎么反驳他。
这时候,咱们要从他的逻辑里面跳出来,把自证变成他证。
永远牢记一句话:谁质疑,谁举证。
关键就在于不解释、不证明,不跳进对方的陷阱里。
养成一句口头禅:“你这么说的依据在哪里?”
反向让他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证据的可靠性,减少自我反思,把叙事的重点转移到对方的身上,从“自证陷阱”中跳出来。
2.把所有问题变成他的问题
有个经典的问题是:假如你被关进了精神病院,要如何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
就像《你好,疯子》里面说的:
“让一个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这件事本身就不正常。”
因为以此来挑事的人,本质上就是单纯地想折磨你,找你的茬。
那些污蔑你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你是被冤枉的,所以你任何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
著名作家余光中曾经回应一直追着他骂的人说:
“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他,证明我的生活里可以没有他。”
3.只筛选,不理会
与其把时间花在和他人争辩、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上,不如从一开始就筛掉那些总是干扰你的声音。
有的时候,面对中伤者、造谣者,最好的回击方式就是不解释、不反驳,给他一个干净利落的背影。
既然认知不在一个层面上,没必要寻求认同,不给他任何情绪上的反馈就是最好的回击。
这不是默认是无愧,是把力气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哪怕是那朵等待你浇水的花,都比等着你回应的争辩更值得花时间。
《读者》里有一句话,与君共勉:
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自欺、不自弃,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跳出“自证陷阱”,丢掉“应该思维”,学会“自我接纳”。
愿我们都可以不惹事,永远被理解;也愿我们都不怕事,拥有直面恶意的勇气。
作者:浅墨岁余,愿所遇皆热爱,以欢喜之心,慢度不可知会的际遇。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手把手教你如何吵赢每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