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这些描述人类未来的术语里,你选哪个?

人生 爱 好奇 4033浏览 0评论 来自微信:机器之心 | almosthuman2014

3
本文由机器之心独家翻译出品,参与成员:赤龙飞、Viola、酥饼、肖丹、杨子家、曾㶲、翬、小勺、微胖、啸语、赵云峰

许多专业术语都是在试图描述人类未来,包括思维上传(译者注:Ray Kurzweil)预测2045人类将可以把记忆上传至电脑)、无限寿命、人工智能、帮助我们超越人类自身的仿生增强等。这些词汇你或许在MIT的机器人学图书馆听过,或许在SpaceX的发射基地里听过,也或许在Reddit的Futurology频道里听过。以下就是一些这样的术语(译者对这些术语做了解释,请仔细阅读,否则……):

奇点理论。“奇点”本是天体物理学术语,是指“时空中的一个普通物理规则不适用的点”。在美国未来学家Ray Kurzweil的理论中,“奇点”是指人类与其他物种(物体)的相互融合,确切来说,是指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兼容的那个神妙时刻。

后人类主义。该名词起源于那些反应个人或实体超脱于现有人类存在的科幻小说、未来学、当代艺术和哲学。

超人类主义。是一个经常被用来和人类增强类似的术语,支持使用科学技术来增强精神、体力、能力和资质,并用来克服人类状态不需要或不必要的方面,比如残疾、疾病、痛苦、老化和偶然死亡。

科技乐观主义。科技显示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对科技的应用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是科技悲观主义。

赛博格。指由生物器官和人造(例如电子的、机械的、自动的)部件共同组成的物种。这个名词于1960年被Manfred Clynes和Nathan S. Kline第一次使用。来描写一个来自于外太空的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类-机器混合系统。

Humanity+。倡导对增强人类能力的前沿科技进行道德和伦理层面的思考。

永生主义。以追求人类的长生不老为目标。

机器智能。指机器真正具备推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等人类智能的能力,与强人工智能类似。

生物黑客。将黑客理念和融入到生物学的运动。个人有权利知晓自己的遗传学信息,个人力量可以避免大公司大机构的官僚和冗繁,生物科学的成果应该送到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上,生命可以设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物黑客。

机器乌托邦。指先进的技术为人类提供一种人人不需要工作,任何资源都是免费,人们可以任意任意享受生活的完美状态。有点像《机器人总动员》里的场景。

生命延续。指延缓衰老的医疗技术、无线的生命延长、实验老年学和生物老年医学等。谷歌投资的Calico就属于这个领域的公司。

此次词汇战争是充满智慧的不同理念间的碰撞。有点像这样:“奇点”人群(大部分在奇点大学)不喜欢“超人类主义”这个词。”超人类主义者”不喜欢”后人类主义”。“后人类主义”群体不喜欢“赛博格”。“赛博格”的支持者不喜欢“生命延续”这个标签。如果你将某个群组归入其他类别,将会引来同样的敌意。各方都对其他群体持谨慎态度,因为大家都想用自己信奉的路径来谋划未来,谁都害怕输掉这场战争。

纵然这几者之间有所重合,但每个名字都表达了人们憧憬未来时各自独特的思想阵营、策略以及可能的历史性结局。无论哪个胜出,它都将会成为流行术语,以至于公众及历史都将会拥抱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将继续步入一个普遍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未来。自此,历史上第一次——人类可能不再被定义为哺乳动物。

在过去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幻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关于何谓最佳未来主义术语的争论硝烟弥漫。《星际迷航》使“borg”这一概念变得流行,而“borg”正是常用的“cyborg(电子人、人机系统)”意义的来源。在许多短篇和长篇小说中都有关于“后人类”文明的传奇故事。

过去的十五年见证了向非虚构作品的转变以及明星科学家的涌现。Ray Kurzweil的经典著作《奇点临近》将“奇点”一词推到了唇枪舌剑的前沿阵地。生物老人学家Aubrey de Grey在许多公共活动大张旗鼓的兜售攻克人类死亡的医疗发现,这与“生命延续”科学(又称长寿研究)不谋而合。

因为有诸如Max More, David Pearce和Nick Bostrom等哲学家的推崇,“超人类主义”这个术语很早就已开始使用。然而直到最近,它顶多算作一个邪典词语,仅仅在小众的未来主义学派协会、科技博客或者那些热衷描述激进技术变革人类经验的年长男性学者的圈子里使用。 两年前,在谷歌搜索“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指超越人类——可以搜到大约10万个网页。仅仅几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在谷歌上有将近200万关于“超人类主义”的链接,此外,还有数十个活跃于Facebook, Google +的社交媒体团体冠以包含“超人类”字眼的抬头,而这些团体囊括了各种种族和年龄段,不分性取向、文化传统、宗教和国籍。本人也支持使用这个词汇,尽管我并不确定它能否获得广泛认可。

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如此迅速的发生呢?正如大多数运动和成名的演进过程一样,推动因素是多方面的。Dan Brown的畅销小说《The Inferno》把“超人类主义”推介给了全世界数百万人。 同样的还有UFC知名解说Joe Rogan、脱口秀主持人Glenn Beck和国家地理频道“Brain Games”的主持人Jason Silva等各类媒体名人,他们三人都在工作中讨论过“超人类主义”。然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普罗大众和媒体两方面都已经准备好采用这样一个深刻而直白的词语,来概括正在向人类席卷而来的科技的广泛存在。或许你还没注意到,危重病人会先被“杀死”——通过盐水冷却技术达到休克状态(译者注:匹兹堡一所医院会先令危重病人休克以保护大脑功能,然后再进行手术);残疾人借助外骨骼技术能够走路;耳聋患者在大脑移植芯片后能重新拥有听觉。日新月异的时代,改变我们的科技正在到时,而“超人类主义”是最适合描述它的定义。

虽然 “奇点”、“赛博格”、“生命延续”这些词在Google上的搜索比“超人类主义”多得多,但它们并不能非常恰当的来描述那个理想的、准确的未来景象。很少有人称自己为“奇点主义者”——主张将会出现有益的超级智能这一技术分水岭的人;“赛博格”的说法有点怪异,公众还没打算把自身和机械融为一体;“生命延续”这种表述不赖,但它的意思仅局限于活得更长一点。

“超人类主义”几乎注定在这场术语竞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解“超人类主义”的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它。“超人类主义”已经成为体现科技如何即将颠覆人类运动场的未来主义术语。

本文选自Slate,由机器之心独家翻译出品,点击原文链接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这些描述人类未来的术语里,你选哪个?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