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永平的核心思想来自于巴菲特,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合理价格买入一流公司并长期持有,享受复利增长。
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些拥有好的生意模式和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在价格合理时买入,并长期持有,享受其复利增长。
在《大道》这本书中,段永平通过阐释以下核心概念来论证其价值投资的哲学,每一段话都值得逐字逐句阅读思考。
公司价值即未来现金流折现(DCF):他认为公司价值是直到永远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严谨的数学公式。他强调,真正懂企业的人才能看懂这一价值,且多是「毛估估」的结果。
生意模式与护城河:生意模式决定了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好的生意模式意味着公司能长期获得很好的利润和净现金流,且竞争对手很难抢走,这就是护城河。他是从巴菲特那里学到并深刻体会到生意模式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与「本分」:好的企业文化是公司的「基因」,它定义了「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文化能作为过滤器,帮助企业避免做错事,从而活得更健康、更长久。他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本分」和「平常心」。
能力圈:投资者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能理解的范围,「不懂不碰」是避免犯大错的关键。只有投资于自己真正懂的生意,才能判断其内在价值。
不为清单与风险管理:成功投资的秘诀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不做什么。他总结了巴菲特的三个核心教导: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原则能大幅降低犯下灾难性错误的可能性。
平常心与市场理性:平常心是排除外界干扰,回到事物本质的心态。他强调股市短期是「投票器」,受情绪驱动;但长期是「称重机」,最终反映公司价值。
基于这六点,我梳理了 10 张见感思行卡片,这 10 张卡片读完,《大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你就了解了,建议你买回来再细读。
01
价值投资是唯一的路径: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长期现金流
我认为投资的本质是价值投资,这也是唯一的路径。
买入股票就是买入公司,而非赌博。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直至公司结束为止。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我买的是价值,支付的是价格。
不懂企业的人绝对没办法看懂未来现金流,而真正懂的人往往也只能毛估估自己能力圈内的极少数企业。
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只需基本的概率概念。
我通过「买公司」这一方法投资,一生可能会失去无数机会,但犯大错的机会也少。
对于大多数不太了解生意的人而言,千万不要以为股市是个可以赚快钱的地方。
我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是打算不卖的。
当网易股价跌至 1 块零 5 分时,我认为 10 块钱的东西有人非要1块钱卖给你,这根本不需要勇气。
价值投资的核心思维模型是「所有权视角」:像拥有整个公司一样去思考。
这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第一性原理」,即回到事物的基本定义——公司的价值就是它永续经营带来的现金流。
将投资视为购买企业,能有效避免将股场视为赌场的心理陷阱。
02
好的生意模式是长期利润的基石
竞争对手难以抢夺
生意模式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好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利润和净现金流一直杠杠的,并且竞争对手哪怕用很长的时间也很难抢夺。
好的生意模式是有护城河的,例如喜诗糖果和茅台。
生意模式越好,投资的确定性越高,风险越低。
我先看商业模式,如果我不喜欢,就不会再往下看了,这能节省大量时间。
好的商业模式通常是通过提供很好的产品或服务而来的。
茅台和苹果的生意模式都很好。
茅台的库存几乎是宝,不像消费电子行业库存几乎是垃圾。苹果的生态系统使其难以被撼动,其他手机厂商的结局可能像卖 PC 一样。
烂生意模式的例子是航空公司和光伏企业,它们的产品差异化小,难以长期赚钱。
商业模式可类比于自然界中的「生态位」。
占据独特、资源丰富且竞争者难以进入的生态位的物种,生存确定性高,能持续繁衍;反之,在红海中厮杀的物种则需疲于奔命,例如三星的生意模式就属于疲于奔命的那种。
03
好的企业文化是利润之上的追求
能确保企业长久健康
企业文化讲的是什么是对的事情,以及如何把对的事情做对。
文化好的企业活得长些。企业文化作为过滤器非常有威力,能避免很多错误。
我不会只基于企业文化买公司,但会把有好的企业文化作为前提之一。
如果我不信任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层了,我就会选择离开。
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发现和为好的商业模式保驾护航。
我曾因对阿里巴巴「二选一」行为的失望,决定卖出股票,因为这违背了其「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文化。
茅台的品质文化(产量服从质量等四服从原则)是其成为茅台的原因,难以想象一个没能力和没企业文化的公司能够建立一个好的生意模式。
我当年拜访UT斯达康后,因看出企业文化有问题,迅速卖出了股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是非观」和「基因」。
它决定了企业在面临短期诱惑和危机时的选择。正直的企业文化(本分)能坚持原则,从而获得长期的信任和复利。
伟大的公司往往具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不把利润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04
坚守能力圈边界:
不懂不碰,是避免大错的关键
能力圈指每个人有限的了解范围,投资于自己懂的东西才能知道价值。
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待在能力圈内、专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减少犯错机会。
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远比能力圈有多大重要。不懂不碰是我个人的「不为清单」之一。
大多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我看不懂,看不懂的就不碰。
我曾在投资上亏掉数以亿计的美金,每一笔都是在违背「不做不懂的东西」的教导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都是在真正懂的地方赚的。
我没买比亚迪,因为一直没看出买的兴趣,巴菲特买不买对我没影响。
我重仓苹果、网易,是因为我懂游戏的理解和企业经营。
我看不懂银行和房地产,所以不碰。
能力圈模型类似专业领域的边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可以自信地做出高胜率判断,风险可控(如90%赢面为投资)。
一旦踏出,决策的胜率如同随机,无法判断风险。
聪明人如果没把聪明放在做对的事情上,就容易在能力圈外过度自信而遭受灾难。
05
投资的三大不可为:
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
投资的原则是做对的事情,不做不对的事情。
我投资里亏掉的钱都源于违背了巴菲特的教导: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
做错的事情最后会有大麻烦。我个人的「不为清单」上有很多事情,好的公司也一定有一个长长的不为清单。
做空一家公司需要了解的东西远比做多要难得多得多,一旦错了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我曾因愚蠢去做空百度,损失了约1.5-2亿美元,且消耗了现金储备,错失了金融危机中的巨大机会。
做空需要面对市场的疯狂,让人睡不好觉。
我投资航空股 FRNT 时,虽然判断对了石油价格,但最终因不了解其财务风险和 CEO 操作而亏损,依然是做了不明白的事。
不为清单是确保长期生存的「安全气囊」机制。
做空是高杠杆且风险无限,借钱是放大错误,做不懂的东西是认知风险。
避免这三者,就像在驾驶时系好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确保即使遇到小失误,也不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06
慢慢地变富:
长期持有是伟大公司的朋友,时间带来复利魔力
没人愿意「慢慢地变富」,但这是巨大的竞争优势。
时间是平庸公司的敌人,是伟大公司朋友。
对于拥有「把事情做对的能力」的人而言,长时间的积累自然会产生复利。
投资是个快乐的事情,投资人可以慢慢享受过程。
买好公司长期拿着真的不会难受,就像抱着印钞机。价值投资一般都是长期投资,但长期投资不自动等于价值投资。
我投资网易赚了100多倍,若未卖出甚至可能有 500 倍的回报,这表明不要轻易卖掉好公司。
苹果每次大跌我都会加码,想到 10 年后的时候,自己喜欢的股票大跌怎么会心情不好呢?
我曾想卖出高估的股票再等低估买回,但结果基本都是瞎忙半天还少赚了。
慢即是快,遵循「做对的事情总是要放在前面」的原则。
复利模型类似于滚雪球,需要找到湿雪(好生意)和长坡(好公司),并且需要足够的时间,否则即使再好的雪球也无法积累巨大的势能。
理性是思考的结果,耐心感觉像是个性或性格。
07
波动是朋友,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
投资的信仰是相信长期而言股市是称重机,对没有信仰的人而言,股市永远是投票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短期市场会有莫名其妙的股价,但没有长期的。
股市一定会胡来的时候,波动是朋友。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只管在足够便宜时出手,不管别人怎么看。
用股票的波动性来判断风险是很傻的。
如果你买的是好公司,没有用保证金,公司大跌时你应该是高兴的。
我买了苹果后,苹果曾多次大跌超过 40%,买入网易时,股价跌破 1 美元,当时每天的买单可能有一半是我的,这让我感觉孤独,但孤独有时价值连城。
市场情绪是短期噪音,价值是长期信号。
市场价格像一个钟摆,会在恐慌和贪婪之间摆动,但最终会回归其内在价值的中轴。
投资者的任务是利用极端波动性(恐慌或贪婪)买入或持有,且投资里最难的就是没有具有「充分条件」的投资。
08
估值是毛估估的功夫
安全边际是对企业理解的深度
公司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没人真用公式。
估值是毛估估的,只适用于能力圈内的公司。
估值是一种「功夫」,需要长期的积累。
安全边际指的是你对公司的理解度,而非股票短期的价格波动。
对一家伟大公司而言,微小的价格差别十年后看都不是事,但错过好公司是大事。
我买万科时毛估估地认为它无论如何也不止 100 多个亿市值,所以随便给了个 500 亿的估值。
我对苹果的估值就是看净现金、年利润以及利润的分配方式。巴菲特决定投高盛可能只花了 20 分钟,但那是他 50 年理解的积累。
买网易时我也没有认真「估值」过,只是知道它很便宜。
估值和安全边际的组合,类似于军事工程中的冗余设计。
估值是计算承重,理解度(安全边际)是冗余系数。
对于不懂的领域,即使看着便宜(如市值低于净资产),也可能陷入价值陷。
09
生意发展取决于产品:
用户导向是利润之上的追求
生意能否发展好关键且只取决于公司的产品。
差异化是用户需要但别人没能满足的东西,而非仅仅是「与众不同」。
盲目创新是危险的,消费者导向下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基础。好的产品最后会有好印象,形成品牌。
没有差异化产品的商业模式基本不是好的商业模式。
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失败源于工程师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出了太多机种导致积重难返。
苹果一直聚焦用户体验,库克每天花时间处理用户来信。
我提倡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别拿出来卖,因为用户导向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产品策略遵循「木桶原理」:技术是其中一块板,不能没有。但用户导向是「灵魂」,要求企业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利润导向容易导致企业短视或不择手段,永远不要为追求市场份额而牺牲产品品质。
企业的品牌是所有做过事情在消费者心中的烙印,好产品是品牌的基础。
10
坚守本分和聚焦原则
不做那些短期诱惑的错事
本分就是该干嘛干嘛,决策时首先考虑是非和长远,而不是短期的眼前利益。
多元化一般是主业不够强想找出路,往往是岔路。好的企业都是有不为清单的,即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
做对的事情必须要贯彻到每个细胞,发现错了要马上改。
步步高明文规定不贷款、不赊账,因为很多公司都倒在了借贷上。
步步高退出生活电器领域,是因为从长期来看不适合我们,错了就改,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我们坚持不讨价还价,所有客户都是一个价,不管生意大小,因为这能避免短视和管理漏洞。
聚焦原则和不为清单形成了企业的「惯性系统」,避免在繁多复杂的市场诱惑下偏离轨道。
不赚人便宜(不占供应商、客户便宜)建立了长期信任。
这种原则性坚持让企业得以健康长久地发展,慢就是快。
– End –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段永平《大道》核心思想就在这5000字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