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龙叔与几个老朋友聚会,大家聊起最近火爆的ChatGPT和各种AI应用,有人信誓旦旦地说AI马上就要替代人类了,也有人嗤之以鼻说这就是炒作。听着他们争论,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经典名言:新技术总是在短期内被高估,在长期中被低估。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老生常谈一番。

一个“真理”的诞生
这句话最早是由著名未来学家罗伊·阿马拉(Roy Amara)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被称为”阿马拉定律”。作为斯坦福研究所的主席,他见证了太多技术的起起落落,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技术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不过,老实说,在我看来,这个道理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早就一次次被验证过了。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来重温一下那些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

蒸汽机:从狂热到失望再到改变世界
1712年,当纽科门发明蒸汽机时,整个英国都沸腾了。投机者们疯狂地向蒸汽机项目投资,认为这将在短期内让所有人力被机器取代。很多人甚至幻想着:”再过几年,连马车都要被淘汰了!”
结果呢?最早的蒸汽机效率低得惊人,经常出故障。它消耗大量煤炭,噪音震天,动不动就爆炸。投资者亏得血本无归,一度认为蒸汽机就是个彻底的失败。
但历史给了我们惊喜。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改良后的蒸汽机最终成了工业革命的发动机,它带来的影响远超当初最乐观者的想象。

电力时代:从疯狂炒作到冷遇再到点亮全世界
1882年,当爱迪生在纽约建立第一个发电站时,整个华尔街为之疯狂。电力公司的股票被爆炒,投资者相信电气化将在10年内完成。报纸上充斥着天花乱坠的预言:”很快,电力将让人类告别黑夜!”
但现实很快浇了大家一盆冷水。最初的电价贵得吓人,供电系统不稳定,频繁停电。不少工厂老板尝试后放弃了,认为传统蒸汽动力更可靠。到1890年,美国只有不到5%的工厂使用电力。
然而50年后呢?电力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现代文明的基石,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人们最初的预期。

个人电脑:从”人手一台”到”没人要”再到”人机共生”
1975年,当第一批个人电脑问世时,科技界一片欢腾。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大胆预测:”到1980年,每个美国家庭都会有一台电脑!”投资者们疯狂追捧电脑公司的股票。
但很快,这股热潮就退却了。早期的个人电脑价格高昂(动辄几千美元),操作复杂,容易死机,且实用性有限。连Digital Equipment公司的总裁都说:”没有任何理由让个人想要在家里放一台电脑。”
而今天,我们不仅每人都有了电脑,还人手几部智能设备。个人计算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从疯狂泡沫到基础设施
说到短期高估,互联网泡沫可能是最典型的例子。1999年,但凡沾上”dot com”的公司股票都暴涨。网景公司上市首日股价暴涨800%,一家从未盈利的公司市值达到了数十亿美元。人们相信互联网将在几年内彻底改变所有传统行业。
2000年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暴跌80%。无数互联网公司倒闭,一度被视为划时代产物的互联网被贴上了”泡沫”的标签。
但今天再回头看,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一切,只是用了比人们预期更长的时间。它重塑了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方式,影响之深远超出了当年最狂热者的想象。

AI时代:从疯狂追捧到争相唱衰
回顾好了之前历次新技术的“过山车”般的历程,我们再来看看当下的AI革命,是不是继续印证着“阿马拉定律”?!
还记得2022年11月ChatGPT刚出来时的疯狂吗?
- OpenAI估值在几个月内暴涨至900亿美元
- 科技股集体起飞,微软、英伟达市值创历史新高
- 全球风投蜂拥而至,AI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
- “AI革命”成为各大会议的必谈话题
- 媒体铺天盖地都在讨论”AI威胁论”
- 投资人、企业家都在喊:”不搞AI就要被淘汰”
那时的预测有多疯狂?且看看这些言论:
- “AI将在两年内取代50%的工作岗位”
- “程序员这个职业很快会消失”
- “人类将在5年内失去对AI的控制”
- “所有公司都必须转型成AI公司”
但是,AI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不少问题:
- 训练和使用成本高得吓人
- 准确性还不够理想,经常”幻觉”
- 数据隐私问题没解决
- 法律和伦理争议不断
- 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
- 能力圈还比较有限
看到这些问题,不少人开始唱衰AI了:
- “AI炒作终于降温了”
- “大模型烧钱太厉害,这种模式不可持续”
- “ChatGPT用户增长放缓,AI热潮要完”
- “AI工具频繁犯错,根本靠不住”
- “这不过是换了个噱头的chatbot而已”
- “AI创业公司快倒闭一大片了”
看到没,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一直在押韵!

如何理性看待新技术?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一项新技术呢?
1、保持开放心态
不要轻易否定新事物,但也不要盲目追捧。就像当年否定互联网的人一样,我们可能会低估技术带来的长期影响。
2、关注本质价值
任何技术的价值都在于它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AI也好,元宇宙也罢,重点是看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什么实际改善。
3、理性看待阵痛
新技术总会带来适应期的不适。就像当年的蒸汽机一样,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暂时的问题就完全否定一项技术。
4、与时俱进
既不要追风赶浪,也不要固步自封。跟着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地了解和运用新技术。

结语
记住一句话:”新东西刚出来的时候,要既不盲目当先驱,也不愚钝当落伍者。”面对AI这样的新技术,我们不妨多一些耐心和智慧,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分悲观。毕竟,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真正的技术革命,往往都是在质疑声中悄然推进,在平凡中造就非凡的!!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从蒸汽机到AI,新技术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