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xEric
近几年,在谈及周期、兴衰起落,以及“个人如何应对艰难时期”等话题时,我往往都会反复念叨两句话:死不掉,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能熬,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为避免听者误会,以为这是一句鸡汤,我最近会多加一句:能熬,不是一种心态,而是一种策略。
以及这句更像鸡汤(但真不是鸡汤)的话:熬过去,你会看到画卷的全貌。
01
如果说,几年前还有人对周期没感觉,那现在大家应该都感受到了什么是:万物皆周期。
个人,周期;行业,周期;市场,周期;经济,周期。
在饱受“周期”折磨两三年后,很多人会迫切地问:周期强烈跌宕伏伏,普通人该如何自处?什么方法或技巧,可以让艰难时期变得舒服自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可以“不浪费每一次危机”,甚至能捞到点好处?
答案是:没有。
在周期游戏里,施展太复杂的技巧,通常无益于度过困难,却有损身心与财务健康。
如果一定要说有办法,那只有一个:熬。
熬过去就好了。熬过去,你会看到画卷的全貌。
以艰难的态度去应对艰难时期,用周期的思维去看待周期的冲击。
为什么是这样?这里涉及对周期的理解,可以写很长的文章,但真正重要的只有一点:周期就像钟摆。
钟摆有什么特征?就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言:
1)钟摆注定会左右摇摆;
2)钟摆在中点停留的时间很短;
3)钟摆不是过度左摆,就是过度右摆;
4)钟摆摆到极致时,一定会反转;
5)任一方向的过度摆动,本身就在积聚反转能量。
知道周期有这些特征,固然很有益处;但更有益处的是,我们还要知道——“不知道什么”。
1)我们不知道钟摆摆动的幅度;
2)我们不知道钟摆停止并回摆的原因;
3)我们不知道钟摆反转的时机;
4)我们不知道反转后,反方向摆动的幅度。
通过联立上述的“知”与“不知”,我们可以推导出:只要是周期现象,就一定会反转。而且,运动本身就积聚着反转能量,只是我们不知道反转的具体时点而已。
因而,不论你现在多么艰难,你都可以预期:你肯定能看到反转,乃至能看到左右横跳。
前提是:你得活下来。
02
当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没有轻视周期的破坏性,没有低估普通人遭遇周期冲击的痛苦。恰恰相反,我理解周期的破坏力,也明白周期冲击带来的无力感,才会说,唯一办法就是熬过去。
这是承认个体局限性、承认凡人脆弱性的建议。
“凡人”的意思是:目力所及的你我他——我们,有着相似的能力,相似的局限,乃至我们的烦恼都是相似的。
我们渺小,我们无力,我们充满韧性。
如果你身边有较年长的生意人(最好是香港人),不妨问一下:他是如何度过1997年、1999年和2008年的?
各位读者不妨也自问一下:你是如何度过2015年、2020-2023年?
在那个阶段,你痛不痛苦?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周期加速推进?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周期不伤你分毫?你做了什么事情,在周期冲击中大赚一笔?
以及更重要的:你是否成功预测周期切换的转折点?
对大多数人来说,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否。
在大多数周期冲击里,我们都是周期的被动接受者。我们无法挑选周期,我们也无法影响周期。
英雄造时势?那是英雄的事情,不是普通人的事情。普通人,不被时势痛揍就不错了。
因而饱经世故的人知道,应对艰难时期的核心策略,其实就是熬过去。
就像下雨时,你的核心解题思路就三个字:等雨停。
在这一思路下,人与人的区别只是:怎么等。
周期,它会增强、消减;周期,它会轮转、更替。
周期来了,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它本来就要来;周期走了,不是因为你干了什么,而是它本来就要过去。
所谓“自然”一词,其本意是:自然而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周期,本来,它就是这样的。
03
“风雨”,历来就是对周期的绝佳类比。
不妨思考下,如果遭遇风雨,你的最佳策略是什么?一般而言你应该:
1)提前带伞;
2)别到大树下;
3)找个地方避雨;
4)等风雨过去。
但许多人的行事方式,却经常与之相反。
首先,一些人出门不单止不带伞,还喜欢扛着避雷针到处跑,因为他笃定今天不会下雨,又或者,他100%相信天气预报。
其次,很多人下雨时喜欢躲在树下,因为这样可以提供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在树下躲雨,固然不会被雨淋,却随时可能被雷劈。前者不过湿身,后者却可能杀身。
这是很多人对周期冲击的一种错误应对:寻求虚假的安全感,却引入更麻烦的问题。
再次,很多人下暴雨才急匆匆找避雨场所,但此时要么是人挤人,要么你得付出不低代价,而且不论如何,你都不要指望可以避免淋湿,你能指望的只是程度的差别而已。
最后,虽然“等雨停”是一种久经考验、屡试不爽的解题思路,但很多人依然不愿意等,也不善于等。
有时候,由于风雨太大,人以为这雨要下到天荒地老,而忍不住垂头丧气,自己折磨自己。
有时候,人会过于乐观,老觉得再过三分钟就停雨,结果却一次次地失望,乃至绝望。
事实上,风雨总会过去,老子不就说么:“飙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天要下雨的时候,你在雨中反向跳“祈雨舞”,雨也不会停。天要放晴的时候,你就是睡午觉,它是也会放晴。
周期,做好周期的工作——轮转;人,做好人的工作——等待。
04
熬过去,不是一种心态,而是一种策略。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必须通过有意识地“做点什么”,以及有意识地“不做什么”,你才能:
1)有资格熬过去;
2)能熬的时间尽量长;
3)熬的时候减轻痛苦。
你要尽量组织起你的心智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站在“时间”的这一边,而不是与时间为敌。当身处“短期/长期”象限中,你的站位要尽量偏向“长期”那一边。
因为周期会轮转,日夜会交替,夏与冬会更迭——这一过程,往往蕴含意想不到的创造力与破坏性。此时,“死不掉”就变成了一种威力强大的长期策略。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长期主义”,但鉴于这词用得有点泛滥,语义已经有些模糊,我愿重新将之表达为,你要尽量具备这些特征——“长寿”、“皮实”、“耐*”、“扛揍”,“死不掉”。
如果允许我胆大妄为造词的话,我会称之为“周期主义”:
“你察觉/感知到周期的运转,明白盈与亏、创造与破坏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周期游戏。
你知道一切都会轮转,哪怕是眼前看起来坚不可摧的趋势。
因而,你既心甘情愿地活在当下,也时刻为下一个周期轮转做着准备。
你要如树木一般对待周期:经历无数个夏与冬,肃杀与生长,你没有原地踏步,反而逐年茁壮。
你的主要行动,就是不为之为,不做之做。等待,是你的核心动作。
你展现出惊人的耐心与平静,既不对“非常好”过于激动,也不对“非常坏”过于恐惧。
这种主义的核心口号是: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
上述像歪诗歌一样的语句,是我个人期望达到的境界,以此与诸位共勉。
如果你觉得这些描述充满问题,那是缘于我的的智慧/笔力不足;
如果你觉得这话有点智慧,我坦白,这些想法都是我窃取自他人,主要原作者是老子与孙子。
因此,前述所谓“周期主义”这一新词,完全可以说成是“老子主义”、“老子的主意”。
《孙子》曰:“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05
有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后问:我还是搞不懂,你说的“能熬”到底是什么意思?
坦白说,最贴切的、一看就懂的解释是这个:耐*——我找不到更直接明了的近义词,但这不太文雅,我不得不另外寻找其他表达形式。
考虑到这位朋友很熟悉塔勒布,我试着替换另一种说法:脆弱性与反脆弱性。
能熬,就是保持低脆弱性,乃至具备一点反脆弱性。
在同一场周期冲击中,不同人的脆弱性是不同的。
有人脆弱性低,虽然也会被周期冲击折磨,但他大体还扛得住,可以熬到周期反转;有些人脆弱性很高,一次经济波动引发的冲击,如降薪、裁员、衰退、股灾,就可以让他一夜出局。
一般而言,具备高负债、高刚性支出的人脆弱性更高,他们的财务安全构筑在“岁月静好”、“一切如初”的假设上——譬如现在流行的说法,“中产作死三件套”、“中产返贫五件套”。
对那些一夜出局的人来说,他连熬的资格都没有——这不是选择的问题,这也不是心态的问题。
这是在策略根源上出问题:忽略经济周期的存在,忽略行业周期的存在,放任高负债、高刚性支出带来很高脆弱性。
以股市为例的话,就是一个人满仓满融,抵押房子全押上去——此刻,他就充满了脆弱性,万一行情不按他的剧本展开,他就会被一夜出局。
在这种情况下,你跟他谈“熬过去”,是不容易谈的;此时,他更需要的是灾后重建,而不是熬过去。
因此在谈熬过去这件事前,我们得先审视:自己是否有熬过去的资格?
用塔勒布的话来说就是:你得先检视自身的脆弱性,能扛得住多大的波动?如果事态朝着不利你的方向发展,你能坚持多久?
你必须保持低脆弱性,才能穿越风暴。
06
我这位朋友内心强大,他坚持认为,面对经济与股市的冲击,个人/股民根本不需要“熬”这种感觉,只要具备平常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最后你是对的,才能赚钱。错了就会赔钱。”
不得不说,这种心态很强大。
但我的看法是,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强悍的心脏,你可以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觉悟、没有足够的智慧——好吧,但这就是普通人的现实状况。
大多数人即便意识到了规律、道理,知道坚持下去是对的,但面对冲击时依然感觉,“好痛苦啊好想放弃啊”、“是不是真的会反转啊?”——这就是一种“熬”的感觉。
此时此刻,你能够给与对方最大的鼓励,不是否定他的痛苦,而是让他接受这种痛苦,然后熬过去。
你不能跳出来说,“痛什么痛,一点都不痛”——人为地对抗感受,甚至假装这些负面感受不存在,是无益于缓解痛苦的。
你得承认这就是艰难时期,你得承认确实过得很辛苦,再以此为基础想想可以怎么做。
在我看来,勇气有两种,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哭着前行——前者固然很厉害,但后者也很难得。
就如《中庸》所说,“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安而行之”是最高境界,很不容易做到;
“利而行之”是次一等境界,做到也很棒;
“勉强而行之”是再次一等,做到也很不错。
甚至《中庸》认为,虽然这是不同境界,但当他们抵达目的的时候,他们的成功,“一也”——是一样的啊。
完全不怕走夜路,固然厉害;但你也要允许别人吹口哨走夜路。甚至,在抵达目的地这件事上——效果,是完全一样的。
因而,如果你可以云淡风轻地等待周期轮转,固然是很高的境界;
如果你没有那么强大,依然感到焦虑、紧张、害怕,那就请允许自己焦虑、紧张、害怕,但要试着勉强自己理性行事——“熬过去”。
我觉得这也是很厉害的水平。
结尾
人类的直觉思维,天然不擅长理解周期、应对周期,因为人类有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线性推演。
简单来说,就是觉得眼前的趋势会不断延续,乃至遥远的未来。好的,就不断地好下去;坏的,就不断地坏下去。
故此,人凭直觉思考时,容易将事情想象成极端地好,以及极端地坏。
但如果,你能察觉到周期是一幅完整的画,好/坏、牛/熊、兴/衰、起/落,不过都是画卷的各自一半,你就会对“好/坏”的评价更平常心一些,也更淡然一些。
你会更加笃定:事情的发展,往往没那么好,往往也没那么坏。
看周期这幅画,你不能只看一半;
但你只有熬过去,才能看到画卷的全貌。
只看到前一半,你会觉得糟透了;只看到后一半,你会觉得太妙了。
两半一块看,你会发现循环往复。
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注:本篇文章所指的周期,并非特指股市,也不代表周期预测,还请留意。
— END —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熬过去,你会看到画卷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