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发生的事情,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它一定会如期而至,也一定会如期离去。

2025年01月的内容

许小年:辜朝明和凯恩斯
社会观察

许小年:辜朝明和凯恩斯

来源:New Economist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30) 117浏览 0评论

作者:许小年 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来源:明礼斋,原文载于财新网) 许小年:资产负债表衰退与日本失去的30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新近“资产负债表衰退” 一词大热,辜朝明先生的国内知名度骤增,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据说一半以上的经济学在读博士生准备以...

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
美好生活

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

来源:抱蒲堂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9) 115浏览 0评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作者:汲泉承露养菖蒲 来源:抱蒲堂(ID:bpthz2015) 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恰同学少...

生酮饮食、轻断食、素食:全网都在教你怎么吃,科学家怎么说?
美好生活

生酮饮食、轻断食、素食:全网都在教你怎么吃,科学家怎么说?

来源:自然系列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8) 131浏览 0评论

关于食物与免疫的关系有很多说法。而科学家正在研究营养能如何影响免疫系统,达到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原文作者:Nic Fleming 插图:Asia Wójtowicz 间歇性断食能重启你的免疫系统。植物基饮食可促进“有益”菌生长。早上不要喝咖啡...

1万元变162亿元
认知之路

1万元变162亿元

来源:孤独大脑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7) 97浏览 0评论

为什么”大棋思维”往往是错的? 一 假如你在2024年1月1日,用1万元入市,如何变成162亿元? 显然这是个数学游戏而已,但背后有非常有趣的概率哲理。 先说“方法”,如下图: 先简单概括一下图中的核心观点: 从 2024 年...

坏消息:接下来五年的大年三十,都没有假放;好消息:也不用上班
好奇一下

坏消息:接下来五年的大年三十,都没有假放;好消息:也不用上班

来源:环球科学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5) 164浏览 0评论

看到标题先别慌,我的意思是包括今年在内的接下来5年,都没有大年三十。 图片来源:unsplash 撰文|王昱 审校|不周 我们在小学时就会学习公历的历法,我一直还记着一个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在公历历法中,每个月...

李飞飞:语言之外,另一半的智能还有待实现
科技大爆炸

李飞飞:语言之外,另一半的智能还有待实现

来源:机器之心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4) 143浏览 0评论

「语言是人类的语言,而 3D 是自然的语言。」 「除了语言,我们还有另外一半智能,这部分非常深刻,就是我们做事的能力。」 「在 AI 之间加一个 G 以强调其通用性,我是尊重这个想法的。从制造能够思考和帮助人们做出决策的机器的角度来看,AI 或 AG...

40岁之后,重新激活自己
美好生活

40岁之后,重新激活自己

来源:洞见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3) 163浏览 0评论

中年,是人类独有的阶段。 作者:洞见yimo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 童年的时候,在乡野的田地里奔走,在夏日的蝉鸣中昏睡,日子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但中年以后,日子单调沉闷,感觉时间呼啸而...

吴晓波:预见2025(跨年演讲全文)
社会观察

吴晓波:预见2025(跨年演讲全文)

来源:吴晓波频道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2) 243浏览 0评论

“这是我最后一场年终秀。在未来我会继续认真地写作,跑企业,录音频,授课,讲真话,感谢你们的到来和陪伴。” ——吴晓波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01 遇见2024:克服陌生感的方法论 今天是我的第十场年终秀,我想了很久要怎么开场,最后...

充电时,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这几种错误的充电方法,手机坏得快!
好奇一下

充电时,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这几种错误的充电方法,手机坏得快!

来源:科普中国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1) 144浏览 0评论

作者丨李米 科普作者 手机电量还剩多少,对现代社会的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 人们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也让市面上催生出了许多噱头:无线充电,二倍速充电,以及能连着用一周的高能充电宝。 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到底什么才是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

面对不确定性时,你在运用哪种思维模式思考?
信息大爆炸

面对不确定性时,你在运用哪种思维模式思考?

来源:DataCafe公众号 爱 好奇 2个月前(01-20) 129浏览 0评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明天会下雨吗?股票会涨还是跌?一场手术的成功率有多大? 概率正是我们用来描述不确定性的关键工具。 可问题是:概率究竟是什么?是一枚硬币在无限次抛掷中正面朝上的频率?还是我们对“硬币下一次会正面朝上”的信念? 是世界的...

炒股悟道,他们悟到了什么?
投资理财

炒股悟道,他们悟到了什么?

来源:知乎 爱 好奇 2个月前(01-19) 143浏览 0评论

作者:不二哥 来源:知乎 好奇网注:本文来自知乎一篇关于“炒股的人试过了各种指标和方法,突然有一天开悟了,开始稳定盈利。他们悟到什么了呢?”的高赞回答。 作为一个已经稳定盈利的人,我来解答下吧。 我主要做外汇,期货和期权,A股也做,但是中国的股票你们...

AI 很快,但人类擅长“沉思”
信息大爆炸

AI 很快,但人类擅长“沉思”

来源:36氪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8) 203浏览 0评论

思维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思维不是一维的,而是跨越了速度、广度和深度,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我们才能找到认知的本质。大型语言模型在速度和广度...

弱密码,强密码,到底什么才是好密码?
好奇一下

弱密码,强密码,到底什么才是好密码?

来源:中兴文档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7) 123浏览 0评论

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需要用钥匙来打开房门。 这把钥匙,是家这个温暖住所、安全港湾的重要守护者。 在数字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无数把“钥匙”,用来进入各种各样的重要场所。 简单来说,这些“钥匙”就是“密码”! 比如:我们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登录社交媒体去...

人类一生能获得的知识存在上限,科学家已经算出来了
信息大爆炸

人类一生能获得的知识存在上限,科学家已经算出来了

来源:环球科学公众号 爱 好奇 3个月前(01-14) 135浏览 0评论

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 黄雨佳 审校 | 冬鸢 我们的大脑里有超过850亿个神经元,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大脑皮层,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负责高级思维活动。过去,科学家常常惊叹于该网络的庞大,认为我们只利用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空间有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