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暗示什么?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16) 3984浏览 0评论
美国“烧脑大片”《星际穿越》正在热映,这部电影的情节讲述的是一个濒临毁灭的地球,绝望中的人类派出他们最后一批宇航员,试图通过穿越时空中的隧道(虫洞),找到一个适合生命生存的新的家园。但在欣赏精彩的科幻镜头的时候,一系列专业名词却让很多观影者“跪了”,...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16) 3984浏览 0评论
美国“烧脑大片”《星际穿越》正在热映,这部电影的情节讲述的是一个濒临毁灭的地球,绝望中的人类派出他们最后一批宇航员,试图通过穿越时空中的隧道(虫洞),找到一个适合生命生存的新的家园。但在欣赏精彩的科幻镜头的时候,一系列专业名词却让很多观影者“跪了”,...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16) 4147浏览 0评论
本文由机器之心独家翻译,翻译成员为曾㶲、赤龙飞、杨子家、翬、酥饼、补、Viola、微胖、赵赛坡、赵云峰。 一、概述 近几年各界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激增,自2011年以来,开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并使之商业化的公司已获得超过总计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15) 2970浏览 0评论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太多不可思议的“未来技术”,然后很多这样的技术,看起来诱人,但却违背科学,几乎永远是不可能实现的,下面这十大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光剑 不要说这玩意有多么不靠谱,就是真拿着这个东西晃来晃去,那是有多危险啊。所以别奢望《星球大...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15) 4936浏览 0评论
文/齐景莎 2004年发射,经过7年的长途跋涉,3年的休眠,在2014年11月12日,小型探测器“菲莱”终于成功登陆彗星,将开启人类对彗星的探索。 “菲莱”的整个登陆可以说一波三折,包括着陆时被弹起,着陆地点日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这次任务,...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13) 4012浏览 0评论
2014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了新一代iPhone,和此前历代产品一样,这款最新的智能设备,处理器和图形芯片性能又获得了大幅度提升。然而,苹果及其他手机制造商从来不会在发布会上提及,有一个组件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那就是锂电池。不管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09) 3928浏览 0评论
数月前,我长途跋涉来到位于纽约州约克城高地的IBM研究实验室的林间园区,为的就是能早早一窥那近在眼前却让人期待许久的人工智能的未来。这儿是超级电脑“沃森”(Watson)的研发地,而沃森在2011年就在“危险边缘”(Jeopardy!)节目的比赛里拔...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08) 4467浏览 0评论
据《福布斯》网站报道,知名企业咨询师以及人类行为神经科学专家克莉丝汀.康玛福德(Christine Comaford)撰文揭示了让大脑变得更聪明的秘密。 她曾询问比尔•盖茨,“什么是你最大的恐惧?”盖茨答道,“我最害怕无法变得更聪明。” 于是盖茨决定...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07) 4323浏览 0评论
1.关于机器与人类智慧未来的分歧 2011年2月18日,超级电脑“沃森”打败了人类,站在了与人类智力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著名的未来学家库兹韦尔相信,由于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当这个信息奇点在2045年到来的时候,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07) 4539浏览 0评论
在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ai)开始复苏,并成为了最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不少人认为,专家系统的出现是ai复苏的重要因素。我是这么看ai复苏的。 一是计算机的普及使用。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上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我的学校在70年代时就有一台计算...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06) 3257浏览 0评论
人类的理论物理学纯粹就是比谁脑洞开得大。平行宇宙这个概念在在各类科幻作品中都已经用烂了,而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平行宇宙的存在。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量子理论允许多个平行宇宙存在,它们和我们的宇宙相互重叠甚至能在量子层面上进...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06) 3991浏览 0评论
扫描显示,迷幻蘑菇的活性成分——裸盖菇素使人产生一个超连通思想(右图)。这个思想把通常毫无关系的大脑区域连接起来。左图展示了志愿者服用安慰剂后大脑的变化。 有些食用迷幻蘑菇的人说,他们可以品尝颜色、看到噪音或感觉到气味。这项新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同时又是...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1-04) 3691浏览 0评论
摘要 : 机器理解语言的技术、知识挖掘技术、对人的建模技术这三大技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对破解图灵测试是有可能的。 科幻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与人类一样聪明的机器人,但机器是如何在这背后存储知识的?是如何推理知识并运用知识的?最后又是如何实现与人...
爱 好奇 11年前(2014-10-31) 4397浏览 0评论
计算主义的观念促使人类的目光数字化了。在这一现代观念的笼罩下,自我、个体乃至社会都可以用数字来表征和计算。当这种思维发展到今天,互联网就取代了计算机,成为关于世界的完美隐喻。倒回去30年,这样的隐喻还显得过于前卫。那时候,预言家还在想象一个“硬联结”...
爱 好奇 12年前(2014-03-26) 4282浏览 0评论
新闻背景 北京时间17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架设在南极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器BICEP2捕捉到了宇宙暴涨时期遗留下来的最重要的遗迹:宇宙原初引力波。 这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以来,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从而首次在引力强场中...
爱 好奇 12年前(2014-03-19) 3226浏览 0评论
历史告诉我们,对终极真相的每一次追问都有所收获,只不过收获到的并非如我们预期。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文 / MacGregor Campbell 超引力、大统一场论、终极理论、万物至理,物理学家用各种名称来称呼他们归自然万象于一统的尝试。对某...
爱 好奇 12年前(2014-03-19) 3816浏览 0评论
文 / Brian Greene 19世纪中后期,麦克斯韦意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当时,他的方程组表明,光速应该是每秒300000千米左右。这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十分接近,但麦克斯韦方程组遗留下了一个令人烦恼的小问题:每秒300000千米的速度,是相...
爱 好奇 12年前(2014-03-19) 3883浏览 0评论
文 / Zeeya Merali 天文学家布赖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还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一惊人发现时的情形。那是在1997年——那一刻,没有兴奋,只有惶恐。后来,这一发现让他分享了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施密特...
爱 好奇 12年前(2014-03-19) 4218浏览 0评论
大爆炸余热——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由引力波产生的B模式极化信号(图中的卷曲形状)。据说,这是宇宙诞生的最初一瞬间发生过暴涨的首个直接观测证据。图片来源: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北京时间3月18日凌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
爱 好奇 12年前(2014-03-18) 3685浏览 0评论
文 / Michael Le Page GTGCCAGCAGCCGCGGTAATTCCAGCTCCAATA GCGTATATTAAAGTTGCTGCAGTTAAAAAG 这看起来像是错按键盘打出的乱码,但这条DNA序列确实意义重大,它存在于你身...
爱 好奇 12年前(2014-03-18) 4422浏览 0评论
提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egnce,AI),很多人会首先想起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曾获2002年奥斯卡奖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AI),在电影里一对夫妇领养了一个机器人作为自己的孩子,这个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思考,具有喜怒哀乐,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