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会使你失去今天,奋斗会使你得到明天。

理解市场背景,理顺交易逻辑(下)

投资理财 爱 好奇 来源:巴赫交易论公众号 385浏览 0评论

要知道「市场背景」是一种抽象的分析方式,为我们的多条件决策模型提供根据,但某些朋友以为它就是箱体区间换了个名称,区间内震荡就是市场背景“不对”上下破位就是背景“合适”了。

这种理解并不是我的本意,原因在于两点:

1. 走势转化为区间规律的震荡,概率较小,大级别的震荡难以压缩在窄幅范围

2. 形成震荡之前或身处于震荡中,我们都无法预判它的长短(无法预测趋势何时开始,同样也无法预测何时结束)

如上图,黄金日线在1号区域开启了震荡,几个交易日后,震荡区间「偏移」至2号位置,最终在3号位置完成了重要支撑的有效突破开启趋势。

很多人在复盘研究时是站在走势确定后的上帝视角,干的是按图索骥的事情,似乎通过箱体很容易就能识别趋势的开启和结束,谈及“市场背景”下意识地就以为是在区分震荡和趋势。

但仔细推敲你就会发现,有太多走势表现和图中类似,震荡开启时的区间,不一定是最终的区间,其中出现的突破不一定是有效突破,阻力和支撑都有可能随着时间产生偏移,你无法预测真正能分割多空的支阻在哪。

在1号区域,只要是趋势交易者在当时5个交易日内感受到的都会是多头逻辑 :“趋势两次冲高受阻,应该等回调做多 ”

所以后面下破打破这个逻辑,切换到2号区域时难免会出现损单。

而到了2号区域,原有的震荡区间已经被打破,七个交易日无论是判断转势反手还是顺势做多,都很难逃脱三根长下影的回扫。

最终,通过层级/支阻划分市场背景的方式,没有产生什么妙用,倒是偏向突破逻辑,多了几笔甚至十几笔不信邪的损单,等到了3号位置的有效破位,大多数交易者精力和信心都以消耗殆尽(前面损的吐血)。

因此,市场背景它和技术分析没有这么大的关系,它不是交易信号,而是一个整理思维的方式,基于抽象理解,提炼出当前盘面所表现出的重要线索,或者说影响我们执行信心和决策的“技术”因素。

要知道大部分交易者对于盘面的解读是不完备的,他们更容易把某个突出的“因素”当做进场的条件。

这也就导致了大多数交易者的决策依据单一,更容易在盯盘时受到自己的情绪冲动和直觉影响,而不是拿信息和逻辑在做推导。

因此,市场背景的辨识,就是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盘面罗列对比因素,防止自己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交易。

用黄金3月30号的走势来举个例子,依旧假设我们是一个裸K交易者,如何去解读盘面呢?

从多头角度来看,黄金并未跌穿前期重要节点(没下破至加速区域)虽然前期下跌幅度并不弱,但在日线已形成震荡的当下,出现两次长下影,是否代表有阶段上涨的可能性呢?

通过这个观察,我们提炼出了:

(1)重要节点的有效性很高,可能存在动量效应

(2)虽然快速下跌力度很大,但买盘预期依然存在

(3)重要节点识别,多空格局划分。

而从空头角度来看,我们也能提炼出几个背景因素:

(1)黄金跌破颈线,系统判定转势

(2)破位后日内大跌,反弹承压又验证颈线有效性

(3)如重要节点跌破,则意味空头可能进入全盛期

以多空两个角度来观察市场走势得出这些“因素”之后,代表我们对于宏观走势是理性且客观的,没有太大的偏见,完全在辩证式的归纳信息。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要在交易或复盘中记忆归纳这些特殊图形或者走势表现,然后打磨我们的交易框架,迭代自己的系统。

指望学到一个简单的交易模式,然后保持不变就可以稳定十年二十年的获利了?不存在的!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科技也在加速发展,以前的市场我们面对的只是不同的人,大家只有智力不同而没有生理性的差异,而未来的市场我们将要和AI博弈和量化竞争。

作为人工交易者而言,最有利的“武器”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可以脱离教条约束,灵活地运用思维力去抽象判断,也就是说,最适合我们的战场并不是在短线买卖落点上,而是对于宏观趋势的理解,大级别的仓位规划和布局!


现在,我们回到上文的分析角度(假设裸K交易者)再来梳理一边判断逻辑: 当黄金跌破颈线时,我们的交易立场以转变为空头,那么我们针对观察到的信息可以做出三种基于“价格行为”理念的推演。

通过多条件的决策模型,咱们可以评定出:

(图中是3月30号当时的黄金日线走势)

推演1的反弹没必要做,和空头立场相悖又太主观化,看起来有一定利润,但仔细思量会发现,反弹高点并不好预测,一旦力度不及预期,那么多单抓不住空间不说,反而容易立场决定脑子陷入逆势交易的窘境。

推演2的阶段震荡可能性最大,目前已经形成明确的阻力边界,但交易价值不高;

前文我们也说了,规律摆动的震荡并不多见,一旦形成区间不断偏移的震荡,设在支阻后方的技术损位会被连续击穿失效,所谓的盈亏比只是自己的幻想而已。

推演3最符合我们的交易立场,也最符合理想的交易逻辑,而且具有最大的盈利潜力;

既然价格有反弹可能,那么何妨等反弹结束? 价格如能反弹刺透阻力收回形成假突,就产生了具有点位优势的信号,一旦能成功进场,可以说底单持有十拿九稳,下方的加仓节点也自不必说。

因此,技术分析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动用大脑抽丝剥茧的分析而不是测定,不可能用简单的因果联想就能稳定盈利!

也就是通过归类和推导的方式,确认当前的市场背景,推演可能出现的走势,并且确定自己需要避免什么,需要注重什么。

通过三个推演中我们列举的因素,并基于因素推动,明确了交易预案

(立场)客观上黄金已经转向,应该空头立场,其反弹和阶段震荡中没有交易价值,我们应该等待“推演3”的走势,这是符合我们逻辑的最佳路径

(介入)最优信号是在反弹完毕的假突进场,然后在下方重阻破位到达下一个区域是开始加仓。

同时,我们通过对盘面的研究产生了一个「时间认知」,这是日线级别的走势,单K肯定不现实,那么等待的时间将在5个交易日左右(以上)。

我为什么在群里提“时间认知”这个概念,因为它很重要,你判断的周期加上你推演的K线路径,决定了时间尺度,它是你对于自己应当保持忍耐的心理准备。

不止有一个朋友出现过看日线的反弹,却在小时K线略微受阻转阴时就着急进场,问题出在哪呢?

就像你追女孩,人家都没有同意晚上和你出来吃饭,仅凭一个眼神你就产生了“她也喜欢我”的错觉。

我们交易是要看事实条件“验证”,而不是主观的“假设”!

你看的小时线,那么观察将集中在日内的欧美盘,你看的4H(轴线信号),那么是短线1—3个交易日, 如果你看的日线那么你就要做好一两个星期不进场的心理准备。

包括还有朋友说趋势衰竭前看不出,来回损才发现转化震荡了,这种情况咱们就要去考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外因还是内因?

外因是趋势受突发消息影响,直接出现转折,我们根本没有预判的空间,走势本身也没有影线或者二次受阻的迹象,这种市场突兀变化导致的损单就没什么好说的。

内因就是盘前缺少了分析流程,直接盯盘开始交易,盘中是主动分析进行即时的直觉式操作,如果连自己想要做什么类型的走势都想不清楚,损单的问题要怪罪自己不够严谨了。

比如有很多损单在群里复盘后就会发现,已经形成轴线回调信号且短期趋势幅度过大,点位已经脱离最佳区域了还要硬着头皮做,细究这类损单的原因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出现实质性追涨杀跌的交易逻辑,直觉上不自觉的采用“非理性”的手法,所以大多数难题,不都应往纪律性和严谨上多下功夫,多反思原因。

有很多事不是努力了没用,就怕根本就没认真起来,不是要求事前必须要毫无遗漏,而最少我们得想清楚,我们在等待什么类型的走势,明确最高价值的路径和应对。

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是“明牌” 图表价格是完全公开的信息,只有欠缺考虑,没有意想不到

不然怎么解释为什么行情事后看起来特别简单,趋势存在逻辑上的“巧合”?

而且,当我们进行了市场背景的推演之后,就会发现交易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明确了,即持仓预期、进场胜算。

比如上图的黄金,如果介入成功那么减仓和持仓环节是明确的,出现快速下跌,那么主动减仓,如果是连日下跌并成功击破重要节点,那么仓位就可以考虑持有。

我们理解了市场背景,去推演走势,然后结合计划来考虑不同市况中的应对方式,那么进出减平的应对也就清晰了。

再结合前面对于颈线和重要节点有效性的考证,那么你未来交易的胜算把握,还用说吗?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市场结构” “盈亏比” “策略适用” 都是建立在技术因素的内在联系上。

甚至可以说,没有人能“看透”市场,我们只是在努力做“排除法” 舍弃那些不理想的走势背景,只做高确定和高胜算的行情。

也不要觉得市场背景的辨识是画点什么线段指标就能预判了,因为这样做代表你想预测震荡/趋势市的切换,这是技术派不可能走通的道路;

我们只能在合适的背景下明确计划预案

趋势确立前确认“路径”以时间认知来保证耐心,趋势确立明确严守自己的交易立场不做逆势单;

在加速区域调整自己的风格保证逻辑不乱不踏空回调建仓机会,等到了衰竭区域明确颈线位置开始消减仓位控制自己的贪心。

当然趋势和震荡的切换并非绝对不能预测,但绝不会是画个支阻水平线这么简单的方式,它会依赖于我们的经验和认知对于消息市和技术市的判断,然后确定当前属于什么市况(比如我前面分析俄乌冲突原油行情)完全是抽象的判断并没有普适和固定的策略。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交易的命门是风险控制,在一个区域的损单我认为三次是极限,一旦出现两次连损的情况,内心的警惕性立马就要拔高一个级别,这种情况往往是反弹转化为阶段震荡导致的。

这个时候,最该怀疑的不是你自己能力有什么问题,而是要脱离盘中去分析是不是短期环境变化的不适合做单,不够明朗。

如果说一个区域连续损单的原因,净是追着突破跑,要么是看见高K有趋势启动的幻想,那这是心态失衡,情绪化交易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牌桌黏住了屁股,人下不来D局。

所以新手和高手的差距在于纪律性,而纪律性的体现在于你能不能主动脱离盘面,清空心理预期和执念幻想。

执行力和纪律性决定我们进场的胜算和效率,如果能尽量排除不利于我们的交易环境,那么不就变相的提高胜率了吗?别人试错五次中一次,你试错三次中一次,效益天差地别。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思维方式难免过于线性,常人的理解总是直觉性的,会下意识的忽略“时机”选择,而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实际上前者要比后者重要的多!在好行情,大趋势中一个新手都能实现超常的收益,而到了动能衰弱的惨淡期,一个高手也不见得做出什么好成绩。

要承认这一点,市场的机会是肥尾分布的,它会随着焦点事件集中出现,在短时间内表现出很强的极端性, 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市况模糊不清,多空理由都相当充分,让你找不到交易立场。

所以次数越多失误概率就越大,相对应的交易难度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增长的。

转载请注明:好奇网 » 理解市场背景,理顺交易逻辑(下)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